出自宋代高斯得《編局》:
舜為天子皋為士,瞽瞍殺{1*1}人執(zhí)而已。
從來三尺天下平,析律二端真可鄙。
近聞編局蕩巢穴,盡取鼠輩尸諸市。
布衣韋帶三十余,笞配黥流動千里。
獨遺太學(xué)四五士,但以奸京法從事。
秦相不重褒衣人,曷為忠恕而已矣。
乃知能掉三寸舌,極惡窮兇猶可恃。
大理得拜陶,汝曹應(yīng)顙泚。
注釋參考
從來
從來 (cónglái) 向來,一向——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,表示動作、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(xiàn)在一直是那樣 always;all along 從來如此三尺
三尺 (sānchǐ) 指劍,劍約長三尺,故以“三尺”為劍的代稱 sword 指法律。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,故稱法律為“三尺法”,簡稱“三尺”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-foot bamboo strips 臧使者枉用三尺,以仇一言之憾?!鳌?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下平
(1).漢字聲調(diào)的一種。 明 王鏊 《震澤長語·音韻》:“凡宮為上平,商為下平,角為入,徵為上,羽為去?!?/p>
(2).見“ 上下平 ”。
析律
(1).謂曲解破壞律令。《后漢書·和帝紀》:“巧法析律,飾文增辭,貨行於言,罪成乎手?!眳⒁姟?析言破律 ”。
(2).分析律令法理。 明 文徵明 《周康僖公傳》:“公析律詳明,練於時政?!?/p>
二端
(1).兩種主意?!稇?zhàn)國策·東周》:“ 西周 之欲入寳,持二端?!?鮑彪 注:“言東兵急則入,不急則已?!?/p>
(2).氣與魄。《禮記·祭義》:“二端既立,報以二禮?!?孔穎達 疏:“二端既立者,謂氣也魄也,既見,乃更立尊名云鬼神也?!?/p>
(3).事物的兩個方面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二端》:“《春秋》至意有二端,不本二端之所從起,亦未可與論災(zāi)異也?!?/p>
(4).兩個或兩種人物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未深思於五難,先自擅於二端?!?倪璠 注:“二端,帝常自比 諸葛 桓溫 ,唯 張纘 許焉。是二端。又曰:‘我韜於文士,愧於武人?!嗍嵌??!?/p>
可鄙
可鄙 (kěbǐ) 讓人看不起 despicable;mean;contemptible 投降是可鄙的高斯得名句,編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