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駱賓王《在獄詠蟬并序》:
余禁所禁垣西,是法廳事也,有古槐數(shù)珠焉。
雖生意可知,同殷仲文之古樹,而聽訟斯在,即周召伯之甘棠。
每至夕照低陰,秋蟬疏引,發(fā)聲幽息,有切嘗聞。
豈人心異于曩時,將蟲響悲于前聽。
嗟乎,聲以動容,德人以象賢。
故潔其身也,稟君子達人之高行,蛻其皮也,有仙都羽化之靈姿。
候時而來,順陰陽之?dāng)?shù),應(yīng)節(jié)為變,寄藏用之機。
有目斯開,不以道昏而昧其視,有翼自薄,不以俗厚而其真。
吟喬樹之微風(fēng),韻姿天縱,飲高秋之墜露,清畏人知。
仆失路艱虞,遭時微徽。
不哀傷而自怨,未搖落而先衰。
聞蟪蛄之流聲,悟平反之已奏,見情沿物應(yīng),哀弱羽之飄零,道寄人知,憫馀聲之寂寞。
非謂文墨,取代幽憂云爾。
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深。
不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
露重飛難進,風(fēng)多響易沉。
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余心。
注釋參考
嗟乎
亦作“ 嗟呼 ”。亦作“ 嗟虖 ”。嘆詞。表示感嘆?!俄n非子·內(nèi)儲說下》:“嗟乎!臣有三罪,死而不自知乎?”《漢書·龔勝傳》:“嗟虖!薰以香zi{1-1}燒,膏以明自銷?!?唐 玄宗 《<孝經(jīng)>序》:“嗟乎!夫子沒而微言絶,異端起而大義乖?!?清 余懷 《板橋雜記·雅游》:“嗟乎!不復(fù)見乎!” 田北湖 《與某生論韓文書》:“譽美失實,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歟?嗟呼!”
動容
動容 (dòngróng) 臉上顯露出受了感動的表情 change countenance;be visibly moved德人
(1).有德的人。指德操高尚者。《莊子·天地》:“德人者,居無思,行無慮,不藏是非美惡?!?漢 賈誼 《鵩鳥賦》:“德人無累兮,知命不憂?!?宋 秦觀 《俞紫芝字序》:“天下皆知有物所以失己也,不知有己所以失己也。,而德人知之。” 清 梅曾亮 《<阮小咸詩集>序》:“君之子 肇星 以詩稿屬序。余讀之,清婉恬適,如君其人,不以不得志於有司也,而有怨詞,有矜氣,真德人之音也?!?/p>
(2). 明 代初期對高級官員母、妻的封號。 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八:“ 洪武 八年, 宋濂 官禮部侍郎,封 濂 母 陳氏 、妻 賈氏 為德人。見誥命。后無‘德人’之稱?!?/p>
象賢
謂能效法先人的賢德?!稌の⒆又罚骸?殷王 元子,惟稽古崇德象賢?!薄秲x禮·士冠禮》:“繼世以立諸侯,象賢也?!?鄭玄 注:“象,法也,為子孫能法先祖之賢,故使之繼世也?!?唐 劉禹錫 《蜀先主廟》詩:“得相能開國,生兒不象賢?!?柳亞子 《子游先生遺像為哲嗣史良女士題》詩:“雪潔蘭馨説象賢,明珠掌上更翩翩?!?/p>
駱賓王名句,在獄詠蟬并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