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宰《野犬行》:
野有犬,林有鳥。
犬餓得食聲咿鳴,鳥驅(qū)不去尾畢逋。
田舍無煙人跡疏,我欲言之涕淚俱。
村南村北衢路隅,妻喚不省哭者夫,父氣欲絕孤兒扶。
夜半夫死兒亦殂,尸橫路隅一縷無。
鳥啄眼,犬銜須,身上那有全肌膚。
叫呼伍伯煩里閭,淺上元不蓋頭顱。
過者且勿嘆,聞?wù)咔夷酢?br>生必有死數(shù)莫逾,饑凍而死非幸歟。
君不見荒祠之中荊棘里,臠割不知誰氏子。
蒼天蒼天叫不聞,應(yīng)羨道旁饑凍死。
注釋參考
叫呼
亦作“ 叫嘑 ”。亦作“ 叫謼 ”。1.呼喊;呼叫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(xùn)》:“喜怒而合四時(shí),叫呼而比雷霆?!薄缎绿茣つ闲U傳中·南詔下》:“二月,蠻以云梁、鵝車四面攻,士叫謼。”《新唐書·陳子昂傳》:“春作無時(shí),何望有秋?彫甿遺噍,再罹艱苦,有不堪其苦,則逸為盜賊,揭梃叫嘑,可不深圖哉!”
(2).指稱呼。 清 李漁 《巧團(tuán)圓·得妻》:“只為他錯(cuò)投胎,把娘來叫呼。致令我莽報(bào)德,借伊來償補(bǔ)?!?/p>
(3).指譏笑?!逗鬂h書·荀韓鍾等傳論》:“ 漢 自中世以下,閹豎擅恣,故俗遂以遁身矯絜放言為高。士有不談此者,則蕓夫牧豎已叫呼之矣?!?李賢 注:“叫呼,譏笑之也。”
伍伯
伍長(zhǎng)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伍伯,一伍之伯。五人曰伍,五長(zhǎng)為伯,故稱伍伯?!?/p>
亦作“ 伍百 ”。役卒。多為輿衛(wèi)前導(dǎo)或執(zhí)杖行刑。《后漢書·輿服志上》:“大車,伍伯璅弩十二人。” 唐 韓愈 《寄盧仝》詩:“立召賊曹呼伍伯,盡取鼠輩尸諸市?!辈槐咀鳌?百 ”。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四:“呼伍伯輩,令二人持此木偶,擲之江中?!?清 秦朝釪 《消寒詩話》:“公急命伍伯批頰曰:‘爾欲污問官耶!’” 程恩澤 《索炬嘆》詩:“忽聞伍伯詬且怒,踏破柴門索蕉炬。”參閱《宋書·百官志下》、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莊岳談上》。
里閭
(1).里巷;鄉(xiāng)里?!豆旁娛攀住とフ呷找允琛罚骸八歼€故里閭,欲歸道無因?!?南朝 梁武帝 《東飛伯勞歌》:“誰家女兒對(duì)門居,開顏發(fā)艷照里閭?!?葉圣陶 《窮愁·倚閭之思》:“厥后道出 齊 魯 ,瞻拜 泰岱 、 孔 林,迄於前日始返里閭。”
(2).指鄉(xiāng)里友人。 唐 李紳 《憶登棲霞寺峰》詩:“卻數(shù)共游者,凋落非里閭?!薄对湔滦录ば滩俊ぶT盜》:“里閭相勸,族黨相規(guī)?!?/p>
(3).泛指民間。 唐 韓愈 《錢重物輕狀》:“所貴緡貨通行,里閭寬息。” 宋 蘇軾 《謝賈朝奉啟》:“首隆學(xué)校之師儒,次訪里閭之耆舊?!?清 龔自珍 《語錄》:“小篆相傳,沿譌日久,大抵由 漢 時(shí)里閭書師所見隸書,傳授其徒。”
上元
(1).節(jié)日名。俗以農(nóng)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(jié),也叫元宵節(jié)。《舊唐書·中宗紀(jì)》:“﹝ 景龍 四年﹞丙寅上元夜,帝與皇后微行觀燈?!薄端疂G傳》第六六回:“次日,正是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節(jié),好生晴明,黃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處坊隅巷陌,點(diǎn)放花燈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?!?清 潘榮陛 《帝京歲時(shí)紀(jì)勝·登高》:“歲上元夜,寺僧燃燈遶塔奏樂,金光明空,樂作天上矣?!?/p>
(2).古代歷法名稱之一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其紀(jì)上元。” 司馬貞 索隱:“上元是古歷之名?!薄缎挛宕贰に咎炜肌罚骸安妓惴e分,上求數(shù)千萬歲之前,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,而日、月、五星皆會(huì)于子,謂之上元,以為歷始。”
(3).舊以六十年為一甲子,講陰陽五行的人以三個(gè)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周,稱其中的第一個(gè)甲子為“上元”。
(4).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名,即“上元夫人”。 唐 王勃 《七夕賦》:“ 上元 錦書傳寶字, 王母 瓊箱薦金約?!?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四三:“西海宴 王母 ,北宮邀 上元 ?!?/p>
(5).指上天、太空。 唐 《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》詩:“抗殿疏元首,高高接上元?!?/p>
(6).指帝王。 明 張居正 《壽嚴(yán)少師三十韻》:“握斗調(diào)元化,持衡佐上元?!?/p>
蓋頭
蓋頭 (gàitóu) 女子結(jié)婚時(shí)蒙在頭上遮住臉的紅巾 red veil · 《夢(mèng)梁錄·嫁娶》 某些地區(qū)婦女擋風(fēng)沙用的蒙頭巾 veil 婦女步通衢,以方幅紫羅障蔽半身,俗謂之蓋頭,蓋唐帷帽之制也?!?宋· 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劉宰名句,野犬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