鉤陳萬旅隨天仗,縹緲轉(zhuǎn)霓旌
出自宋代佚名《導(dǎo)引 貞元元年三月駕幸中都姑洗宮》:
鑾輿順動(dòng),嘉氣滿神京。
輦路宿塵清。
鉤陳萬旅隨天仗,縹緲轉(zhuǎn)霓旌。
都人望幸傾堯日,鰲*溢歡聲。
臨觀八極辰居正,寰宇慶升平。
注釋參考
鉤陳
亦作“鉤陳”。1.星官名?!段倪x·揚(yáng)雄<甘泉賦>》:“詔招搖與太陰兮,伏鉤陳使當(dāng)兵?!?李善 注引 服虔 曰:“鉤陳,神名也。紫微宮外營陳星也。” 唐 李嶠 《奉和拜洛應(yīng)制》:“日暮鉤陳轉(zhuǎn),清歌上帝臺?!?清 錢謙益 《答越卓凡憲副》詩:“我欲為君歌督護(hù),夜闌酹酒向鉤陳?!?/p>
(2).指后宮?!段倪x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周以鉤陳之位,衛(wèi)以嚴(yán)更之署?!?李善 注引《樂葉圖》:“鉤陳,后宮也?!薄端鍟じ咦婕o(jì)上》:“任掌鉤陳,職司邦政?!?清 錢謙益 《吳祖洲八十序》:“身雖引退,其聲光氣象尤映望于鉤陳閣道之間?!?/p>
(3).一種用于防衛(wèi)的儀仗?!侗笔贰に囆g(shù)傳下·何稠》:“帝復(fù)令 稠 造戎車萬乘,鉤陳八百連?!薄端鍟ざY儀志七》:“八年征 遼 ,又造鉤陳,以木板連如帳子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太宗淳化二年》:“巡幸則有大駕法從之盛,御殿則有鉤陳羽衛(wèi)之嚴(yán)?!?/p>
天仗
(1).天子的儀衛(wèi)。借指天子。 唐 沉佺期 《白蓮花亭侍宴應(yīng)制》詩:“九日陪天仗,三秋幸禁林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與珠覓珠》:“楓陛新瞻天仗,蘭臺入手風(fēng)霜?!?/p>
(2).天子狩獵用的兵仗器械。 唐 李白 《大獵賦》:“乃使神兵出于九闕,天仗羅于四野?!?/p>
(3).天杖,佛所用器械。仗,同“ 杖 ”。 清 黃遵憲 《錫蘭島臥佛》詩:“何不取天仗,壓制羣魔兇!”
縹緲
縹緲,縹乎,縹縹 (piāomiǎo,piāohū,piāopiāo) 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 dimly discernible霓旌
(1).相傳仙人以云霞為旗幟?!冻o·劉向<九嘆·遠(yuǎn)逝>》:“舉霓旌之墆翳兮,建黃纁之總旄?!?王逸 注:“揚(yáng)赤霓以為旌?!?前蜀 韋莊 《喜遷鶯》詞:“香滿衣,云滿路,鸞鳳繞身飛舞。霓旌絳節(jié)一羣羣,引見 玉華君 ?!?宋 錢易 《南部新書》癸:“ 高駢 在 淮南 ,有贄歌者,末章云:五色真龍上漢時(shí),愿把霓旌引煙策?!?明 夏完淳 《觀濤》詩:“海女霓旌乍有無,雷鼓填填 屏翳 怒?!?/p>
(2).綴有五色羽毛的旗幟,為古代帝王儀仗之一。亦借指帝王。 唐 杜甫 《哀江頭》詩:“憶昔霓旌下 南苑 ,苑中萬物生顏色?!?明 陸采 《懷香記·假公薦舉》:“閶闔欲開,霓旌飄颻乎翠樹;冕旒方坐,仙仗森簇于丹墀。”
佚名名句,導(dǎo)引 貞元元年三月駕幸中都姑洗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