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蘇軾《念奴驕》
憑高眺望,見長空萬里,云無留跡。
桂魂非飛來光射處,冷浸一天秋碧。
玉宇瓊樓。乘鸞來去,人在清涼國。
江山如畫,望中煙樹歷歷。
我醉拍手狂歌,舉杯邀月,對影成三客。
起舞徘徊風(fēng)露下,今夕不知何夕。
便欲乘風(fēng),翻然歸去,何用乘鵬翼?
水晶宮里,一聲吹斷橫笛。
注釋參考
乘鸞
(1).傳說 春秋 時 秦 有 蕭史 善chui{1*1}簫,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, 穆公 遂以女妻之。 史 教 玉 學(xué)簫作鳳鳴聲,后鳳凰飛止其家, 穆公 為作鳳臺。一日,夫婦俱乘鳳凰升天而去。見 漢 劉向 《列仙傳》。鸞鳳統(tǒng)類,后因以“乘鸞”比喻成仙。 北周 庾信 《后魏驃騎將軍荊州刺史賀拔夫人元氏墓志銘》:“既異乘鸞,翻然永去;雖非舞鶴,即掩泉門?!?唐 李群玉 《玉真觀》詩:“高情帝女慕乘鸞,紺髮初簪玉葉冠。”《西游記》第六二回:“乘鸞登紫府,跨鶴赴 瀛洲 ?!?/p>
(2).比喻求得佳偶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小星》:“還問取雨香云艷,燕語鶯啼,好遂吹簫愿,喜嬴臺乘鸞風(fēng)便?!?清 李漁 《慎鸞交·卻媒》:“有多少官媒押定在烏紗后,不到乘鸞也死不休?!?/p>
(3).猶言仙逝。死的婉詞。 宋 曾鞏 《鄖口》詩:“風(fēng)光滿眼宛如昨,故人乘鸞獨騰騫?!?/p>
來去
來去 (láiqù) 來和去。指往來不斷的樣子 come and go 來去自由 差錯;錯誤 error;fault 不差分毫來去清涼國
謂清凈涼爽的地方。 宋 張孝祥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桂林集句》詞:“自是清涼國,莫遣瘴煙侵?!?/p>
蘇軾名句,念奴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縱使此身健,前去能幾年作者:吳芾作品:憂居杜門久廢筆硯茲因卜筑輒有所感不免破戒
- 民之歸仁也,猶水之就下、獸之走壙也。作者:孟子作品:孟子·離婁章句上·第九節(jié)
- 不妨秋露澆春菜,只可從渠學(xué)獨清作者:項安世作品:重午餉菜楚俗也鄧撫干以詩來謝次韻答之三首
- 誰知燈燭夜,漏逗愈分明作者:張镃作品:戲成白發(fā)二首
- 屢游老澤蒼玉嶂,疑是虛皇白銀闕
- 一日宮屠戮三庶宮人,天理宮已盡殺氣宮昏作者:王铚作品:蔡天啟作中興碑詩且邀同賦
- 笑指白蓮心自得,世間煩惱是浮云作者:趙嘏作品:贈天卿寺神亮上人 師不下寺已五年。
- 元子掃空桓氏業(yè),窟郎蕩盡李家風(fēng)作者:洪咨夔作品:謹(jǐn)和老人初冬寓筆十絕
- 扁舟思獨往,檣影劃晴煙作者:呂渭老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
- 云捧樓臺切絳霄,太平天子未央朝作者:王珪作品:立春內(nèi)中帖子詞皇帝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