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子揶揄人,古道陵遲久
出自宋代孫應(yīng)時《秋日程伯玉攜詩見過次韻》:
秋聲入梧桐,落葉驚甕牖。
菊叢生細(xì)香,安排作重九。
幽子曳杖吟,蓬門獨(dú)搔首。
故人惠然來,新詩出瓊玖。
歡言掃吾室,饾饤隨所有。
高談雜古今,疑義相可否。
當(dāng)年醉翁意,固不在杯酒。
人生等一夢,諒無金石壽。
從渠拳鐘鼎,未可薄藜糗。
斯須較榮枯,千載判妍丑。
君侯文章家,世胄衣冠后,何傷回憲貧,正是裘牧友。
俗子揶揄人,古道陵遲久。
無勞問董龍,定是何雞狗。
注釋參考
俗子
俗子 (súzǐ) 俗人 mediocre person 凡夫俗子揶揄
揶揄 (yéyú) 戲弄,侮辱 ridicule;deride;tease 市人皆大笑,舉手揶揄之。——《東觀漢記·王霸傳》古道
古道 (gǔdào) 傳統(tǒng)的正道。今通稱不趨附流俗,守正不阿為古道 ancient rules and methods 夫重懷古道,枕籍詩書,危不能安,亂不能治,郵里逐雞難,亦無黨也?!獫h· 桓寬《鹽鐵論·殊路》 古樸 simple and unsophisticated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古舊的路徑 old road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游原上清秋節(jié), 咸陽古道音塵絕?!?唐· 李白《憶秦娥》遲久
亦作“遟久”。猶長久?!抖Y記·樂記》:“若此,則 周 道四達(dá),禮樂交通,則夫武之遟久,不亦宜乎!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 周 之禮樂功大,故作此大武之樂,遅停而久?!?唐 陸龜蒙 《入林屋洞》詩:“真君不可見,焚盥空遲久?!?宋 曾鞏 《菜園院佛殿記》:“茍一時之利耳,安能必世百年為教化之漸而待遲久之功哉!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崔猛》:“既而遲久乃反,掩扉熟寢矣?!?/p>
孫應(yīng)時名句,秋日程伯玉攜詩見過次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