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多見重,官燭未曾然
出自唐代李白《送楊山人歸天臺(tái)》:
客有思天臺(tái),東行路超忽。
濤落浙江秋,沙明浦陽月。
今游方厭楚,昨夢(mèng)先歸越。
且盡秉燭歡,無辭凌晨發(fā)。
我家小阮賢,剖竹赤城邊。
詩人多見重,官燭未曾然。
興引登山屐,情催泛海船。
石橋如可度,攜手弄云煙。
注釋參考
詩人
詩人 (shīrén) 作詩的名人 poet 生來就是一個(gè)詩人,不是造就出來的見重
受到重視。《世說新語·賞譽(yù)》:“ 王夷甫 語 樂令 :‘名士無多人,故當(dāng)容 平子 知?!?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王澄別傳》:“ 澄 風(fēng)韻邁達(dá),志氣不羣。從兄 戎 、兄 夷甫 ,名冠當(dāng)年。四海人士,一為 澄 所題目,則二兄不復(fù)措意,云‘已經(jīng) 平子 ’,其見重如此?!?明 何景明 《何子·處與》:“在疏則恩當(dāng)而見重,在戚則分當(dāng)而見輕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六篇:“ 楚 聲之在 漢 宮,其見重如此?!?/p>
官燭
公家供給、供官吏辦公用的蠟燭。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二五引 三國 吳 謝承 《后漢書》:“ 巴祇 為 揚(yáng)州 刺史,與客坐闇中,不然官燭?!?南朝 陳 徐陵 《謝敕賚燭盤嘗答齊國移文啟》:“方其寵錫,獨(dú)有光前,官燭斯燃,更慙良史,宵光可學(xué),乃會(huì)耆年?!?唐 杜甫 《臺(tái)上》詩:“何須把官燭,似惱鬢毛蒼?!?宋 周紫芝 《竹坡詩話》:“中有家問,即令滅官燭,取私燭閲書。閲畢,命秉官燭如初?!?清 趙翼 《七十自述》詩:“奎堂校士春蠶葉,官燭修書秋兔毫?!?/p>
未曾
未曾 (wèicéng) 不曾 have not 臣未曾聞也?!稇?zhàn)國策·魏策》 這樣的豐收年,我活了八十歲也未曾見過李白名句,送楊山人歸天臺(tái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