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一中和,異者向與歌
出自宋代曾豐《次典巖老贈昭袒韻》:
太初寂無聞,其中涵大音。
淵明竊知之,寫以無弦琴。
曾可入乎耳,無乃聽以心。
子新嗜聲詩,失寢夜廢衾。
九死厚所養(yǎng),五窮發(fā)其吟。
去年抱膏肓,朅來求我針。
機(jī)緘與相勘,脈絡(luò)歸自尋。
得之三百篇,喜至不自任。
詩亡道何之,碔砆亂球琳。
春秋一中和,異者向與歌。
詔勿攟芻狗,其傍有師金。
注釋參考
春秋
春秋 (chūnqiū) 一年,四季 a year 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。——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 幾度風(fēng)雨,幾度春秋 年齡 age 我國古代名,指公元前770—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史書名。儒家經(jīng)典之一,相傳孔子根據(jù)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本之《春秋》以求其斷。——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中和
中和 (zhōnghé) 使中和 neutralize 用酸中和堿 相對的事物互相抵消,失去各自的性質(zhì) neutralization 酸堿中和曾豐名句,次典巖老贈昭袒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