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李俊明《水龍吟》
一朝衣錦歸來,高門不負(fù)于公望?;腥蝗缗f,黃流萬里,太行千丈。只比當(dāng)時(shí),添些氣勢(shì),減些風(fēng)浪。記采薇戍罷,分茅議定,凱歌動(dòng),聲悲壯。元自山西出將。卻從他、山東入相。兜鍪須待,貂蟬換了,凌煙畫像。且把功名,暫都分付,淺斟低唱。但年年看取,三臺(tái)長在,老人頭上。
注釋參考
采薇
殷 末,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、 叔齊 ,反對(duì) 周武王 伐 紂 ,曾叩馬而諫。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,他們“義不食 周 粟”,隱于 首陽山 ,采薇蕨而食,及饑且死,作歌曰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兮,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兮。 神農(nóng) 、 虞 、 夏 忽焉沒兮,我安適歸兮?于嗟徂兮,命之衰矣。遂餓死于 首陽山 ?!币姟妒酚洝げ牧袀鳌?。后以“採薇”指歸隱。其歌稱《採薇歌》,后人譜為琴曲,稱《採薇操》,亦省稱《採薇》。見《樂府詩集·瑟曲歌辭一·<採薇操>序》引《琴集》及《樂府解題》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任命》:“愿先生委龍蛇之穴,升利見之涂……採薇何足多慕乎?” 唐 王維 《送別》詩:“遂令 東山 客,不得顧採薇?!?宋 王禹偁 《賢人不家食賦》:“當(dāng)年 漢 殿,猶聞索米之言;今日 商山 ,不見採薇之老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梁生》:“而今一發(fā)窮無告,不久西山唱《採薇》。”
(1).《詩·小雅》篇名?!丁丛姟敌颉罚骸?文王 之時(shí),西有 昆夷 之患,北有 玁狁 之難,以天子之命命將率,遣戍卒,以守衛(wèi)中國,故歌《采薇》以遣之?!焙笏煲浴安赊薄弊髡{(diào)遣士卒的典故。 清 姚鼐 《吳戍橋》詩:“上相歌《采薇》,嚴(yán)軍入懸瓠?!?/p>
(2).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載, 周武王 滅 殷 之后,“ 伯夷 、 叔齊 恥之,義不食 周 粟,隱於 首陽山 ,采薇而食之?!焙笠蛞浴安赊薄敝笟w隱或隱遁生活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幽憤詩》:“采薇山阿,散髮巖岫,永嘯長吟,頤性養(yǎng)壽?!?唐 杜甫 《別董颋》詩:“當(dāng)念著皂帽,采薇青云端?!薄稓w潛志》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:“二 陸 不可作,故山歸采薇。”
(3).指亡國。 黃人 《<清文匯>序》:“播佳種於龍野,存國粹於滄桑,以塞麥秀,采薇之痛?!?/p>
分茅
分封王侯。古代分封諸侯,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,象征授予土地和權(quán)力,謂之“分茅”?!稌x書·八王傳贊》:“有 晉 鬱興,載崇藩翰,分茅錫瑞,道光恒典。” 唐 楊巨源 《重送胡大夫赴振武》詩:“向年擢桂儒生業(yè),今日分茅圣主恩?!?明 朱鼎 《玉鏡臺(tái)記·寄家書》:“哲人萎棄真堪悼,你勛庸未克遂分茅?!?清 葉廷琯 《吹網(wǎng)錄·明潞王畫蘭石刻》:“集蓼早憂家國難,分茅空負(fù)祖宗恩?!?/p>
議定
(1).商議決定。《漢書·高后紀(jì)》:“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,臧于 高廟 ,世世勿絶,嗣子各襲其功位。其與列侯議定奏之?!?明 王驥 《邊務(wù)五事疏》:“今議定功次,獲三首級(jí)者贖其死罪,獲二級(jí)者贖其徒流罪?!?冰心 《晚晴集·我的童年》:“在開會(huì)時(shí)大家議定了題目,限了韻,各人分頭做詩。”
(2).謂疑議有定論。 清 余維樞 《申端愍公祀田記》:“ 順治 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詔下其事於廷,十三年閏五月初二日, 申公 殉國議定,遂同二十三臣者特諡 端愍 。”
凱歌
凱歌 (kǎigē) 得勝時(shí)所唱的歌 a song of triumph 為了歡呼解放,他們同聲高唱?jiǎng)P歌 歌唱?jiǎng)倮?paean悲壯
悲壯 (bēizhuàng) 心緒哀傷,意氣激昂 solemn and stirring 聲節(jié)悲壯 悲哀而壯烈的 moving and tragic 悲壯的追悼大會(huì)李俊明名句,水龍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