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包佶《酬顧況見寄》
寒江鸂鶒思儔侶,歲歲臨流刷羽毛。
注釋參考
于越
(1).古族名。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內?!洞蟠鞫Y記·勸學》:“ 于越 戎貉 之子,生而同聲,長而異俗者,教使之然也?!薄稘h書·貨殖傳》:“辟猶 戎 翟 之與 于越 不相入矣?!?顏師古 注:“ 孟康 曰:‘ 于越 ,南方 越 名也。’于,發(fā)語聲也。戎蠻之語則然。 于越 猶 句吳 耳?!?祝廉先 《文選六臣注訂譌》:“ 于越 為百越之一種,在今 浙江 。如 江西 為 揚越 , 福建 為 閩越 , 廣東 為 南越 , 安南 為 駱越 之類?!?/p>
(2).指其所居之地。 唐 獨孤及 《題思禪寺上方》詩:“眇眇 于越 路,茫茫香草青。”一說即 吳 越 ?!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?匈奴 出穢裘, 于 越 生葛絺?!?高誘 注:“ 于 , 吳 也。”
(3).官名。 契丹 最尊之職, 遼太祖 即位前即因戰(zhàn)功顯赫拜于越,后以于越受禪稱帝。 遼 設大于越府,大于越無所職掌,其位則居南、北大王上,非有大功者不授。參閱《遼史·太祖紀上》、《百官志一》與《國語解》。
春秋 時 越國 ,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帶。亦以指 浙江 。《春秋·定公五年》:“ 於越 入 吳 。” 杜預 注:“於,發(fā)聲也?!薄兑葜軙ね鯐罚骸?於越 納, 姑妹 珍?!?唐 李嘉祐 《至七里灘作》詩:“遷客投 於越 ,臨江淚滿衣?!?元 張昱 《西山亭留題》詩:“ 於越 地形緣海盡, 句吳 山色過江來?!?/p>
楓葉
楓樹葉。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。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晚出西射堂》詩:“曉霜楓葉丹,夕曛嵐氣陰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琵琶行》:“ 潯陽 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?!?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共宿郵亭》:“山遠天高煙水寒,兩岸樓臺楓葉丹?!?楊朔 《香山紅葉》:“我望著紅葉,問:‘這是什么樹?怎么不大像楓葉?’”
離騷
(1).遭遇憂患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離騷者,猶離憂也…… 屈平 之作《離騷》,蓋自怨生也。”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類對》:“ 劉斯立 跂 , 莘老丞相 長子,賢而能文。 建中jing{1-1}國 間,丞相追復,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:‘晚歲離騷,旋招魂於異域;平生精爽,猶見夢於故人?!?/p>
(2).離別的愁思。語本《楚辭·離騷》 漢 王逸 注:“離,別也;騷,愁也;經,徑也。言己放逐離別,中心愁思,猶陳直徑,以風諫君也。” 唐 岑參 《送趙侍御歸上都》詩:“帝城誰不戀,回望動離騷?!?宋 方岳 《齊天樂·和楚客賦蘆》詞:“天豈無情,離騷點點送歸客?!?/p>
(3).牢騷?!侗笔贰と辶謧髡摗罚骸?孝籍 徒離騷其文,尚何救也。” 宋 蘇轍 《次韻子瞻見寄》:“ 賈生 作傳無封事, 屈平 憂世多離騷。”
(4).文體之一種。 宋 魏慶之 《詩人玉屑·詩體上》:“風雅頌既亡,一變而為離騷,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,三變而為歌行雜體,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?!?/p>
(5).泛指詞賦、詩文。 清 杭世駿 《<東城雜記>序》:“斯誠離騷之博徒,藝苑之別子矣?!?/p>
(6).曲名。 元 耶律楚材 《夜坐彈離騷》:“一曲《離騷》一椀茶,箇中真味更何加?!?游國恩 《楚辭概論·楚辭的名稱》:“﹝《離騷》﹞這個名詞的解釋,也不是 楚 言,也不是離憂,也不是遭憂和別愁,更不是明擾,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。按《大招》云:‘ 楚 《勞商》只?!?王逸 曰:‘曲名也?!础畡谏獭c‘離騷’為雙聲字,古音‘勞’在‘宵’部,‘商’在‘陽’部,‘離’在‘歌’部,‘騷’在‘幽’部。‘宵’‘歌’、‘陽’‘幽’,并以旁紐通轉,故‘勞’即‘離’,‘商’即‘騷’,然則‘勞商’與‘離騷’,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?!x騷’之為 楚 曲,猶后世‘齊驅’‘吳趨’之類。 王逸 不知‘勞商’即‘離騷’之轉音,故以為另一曲名,正如他不知《大招》的‘鮮卑’與《招魂》的‘犀比’是一件東西一樣?!?/p>
包佶名句,酬顧況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