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郭印《再和二首》:
魚跳須過龍門,虎驟不從兔徑。
上士聞道勤行,豈以難能為病。
固守滿堂之珍,肯使如瓶之罄。
對境一念不萌,應(yīng)緣六根皆凈。
剛克本自沉潛,動直先由專靜。
達理必明其權(quán),盡性以至於命。
鼎中水騰火降,煤田陰衰陽盛。
神功妙合虛無,天光潛發(fā)泰定。
豈惟出塵離俗,更可超凡入圣。
自憐末學(xué)多方,未得大中至正。
莫知斡運帝車,寧解執(zhí)持坤柄。
丹經(jīng)苦閱殘編,素發(fā)羞看明鏡。
要求直截真機,速了圓明正性。
何妨萬兩金成,已是一生事竟。
至言今許發(fā)蒙,三沐三薰諦聽。
注釋參考
對境
(1).指對方國家。《宋史·王抃傳》:“兩朝通好,自有常禮,使人何得妄生事,已牒知對境?!?/p>
(2).佛教謂與色、聲等塵境相對?!段鍩魰|土祖師·六祖慧能》:“ 慧能 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,對境心數(shù)起,菩提作么長!”
一念
(1).一動念間;一個念頭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卻出東西門行》:“一念起關(guān)山,千里顧兵窟。” 唐 陳鴻 《長恨歌傳》:“由此一念,又不得居此,復(fù)墮下界?!?宋 陸游 《自規(guī)》詩:“忿慾俱生一念中,圣賢亦本與人同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澳憧蓵缘靡荒畈贿`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,一念背了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。”
(2).佛家語。指極短促的時間?!度释醢闳舨_蜜經(jīng)·觀空品》:“九十剎那為一念?!?北魏 曇鸞 《無量壽經(jīng)優(yōu)婆提舍愿生偈注》卷上:“六十剎那為一念?!薄斗g名義集·時分》:“一念中有九十剎那?!?/p>
應(yīng)緣
猶言大概是。 宋 徐鉉 《柳枝詞》:“應(yīng)緣鶯舌多情賴,長向 雙成 説翠條。”
猶攀附。《宋史·徽宗紀(jì)一》:“黨人子弟毋得擅到闕下,其應(yīng)緣趨附黨人罷任在外指射差遣及得罪停替臣僚,亦如之?!?/p>
六根
六根 (liùgēn) 佛教用語,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種罪惡之根 (Buddha)the six senses:eye,ear,nose,tongue,body and mind 六根不除 六根清凈郭印名句,再和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