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宗杲《偈頌一百六十首》:
眼不自見,刀不自割。
吃飯濟饑,飲水定渴。
臨濟德山特地迷,枉費精神施棒喝。
除卻棒,牛卻喝,孟八郎漢,如何止遏。
注釋參考
自見
自我表白;顯露自己。 漢 司馬遷 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垂空文以自見?!?宋 曾鞏 《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墓志銘》:“然古之人,亦不必皆能自見,而卒有傳於后者,以世有發(fā)明之者耳?!?明 方孝孺 《復鄭好義書》之二:“所貴乎君子者,以能兼容并蓄,使才智者有以自見,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。”
(1).猶自知?!肚f子·駢拇》:“吾所謂明者,非謂其見彼也,自見而已矣?!?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論文》:“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,斯不自見之患也?!?/p>
(2).自然可見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肅傳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《魏略》:“讀書百遍而義自見。”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十四·艷歌行一》:“語卿且勿眄,水清石自見。” 唐 韓愈 《答劉秀才論史書》:“后之作者,在據(jù)事跡實録,則善惡自見?!?/p>
自割
自割 (zìgē) 反射性的分離身體的一部分或肢體自身分裂,整體分為兩段或更多段(如手甲殼動物、棘皮動物或蠕蟲)——亦稱“自切”、“自斷” autotomy釋宗杲名句,偈頌一百六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