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林縹緲強可見,茅屋半山煙雨昏
出自宋代王之望《鐘鼓山間久雨二絕》:
高林縹緲強可見,茅屋半山煙雨昏。
誰家一幅鵝溪絹,古畫猶存水墨痕。
注釋參考
縹緲
縹緲,縹乎,縹縹 (piāomiǎo,piāohū,piāopiāo) 隱隱約約,若有若無 dimly discernible可見
可見 (kějiàn) 看得見的;視覺能感覺到的 discernible;visible 可見光 可見 (kějiàn) 可以看得見,可以知道 be it is thus clear (or evident,obvious) that 由此可見茅屋
茅屋 (máowū) 用蘆葦、稻草等苫蓋屋頂?shù)暮喡孔?thatched cottage;hut半山
半山 (bànshān) 山腰 halfway up a hill 而半山居(停著)霧若帶然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記》雨昏
陰雨時昏暗的天色。 唐 鄭谷 《鷓鴣》詩:“雨昏 青草湖 邊過,花落 黃陵廟 里啼。” 宋 張耒 《效李商隱》詩:“昨夜雨昏今朝朗,一番風(fēng)雨一番愁。” 宋 陸游 《過修覺山不果登覽》詩:“前日泛江時,雨昏失南色。”
王之望名句,鐘鼓山間久雨二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