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孟遲《寄浙右舊幕僚》:
由來惡舌駟難追,自古無媒謗所歸。
勾踐豈能容范蠡,李斯何暇救韓非。
巨拳豈為雞揮肋,強弩那因鼠發(fā)機。
慚愧故人同鮑叔,此心江柳尚依依。
注釋參考
勾踐
勾踐 (Gōu Jiàn) (?—前 465 年) 春秋時越王。后為吳王夫差所敗,困于會稽,屈辱于吳。乃用文種、范蠡為相,臥薪嘗膽,立志復(fù)仇。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(xùn),卒興兵滅掉了吳國,繼而北進(jìn),大會諸侯于徐州(山東滕縣南),成為春秋后期的霸主 Gou Jian豈能
豈能 (qǐnéng) 怎能;哪能 how can 我豈能反對?范蠡
范蠡 (Fàn Lǐ) 春秋末年政治家、軍事家。字少伯,楚國宛(今河南南陽)人。出身微賤。仕越為大夫,擢上將軍。他與文種協(xié)助勾踐著手重建國家。經(jīng)過長期準(zhǔn)備,逐步為滅吳作好準(zhǔn)備。前484年,吳王已殺謀臣伍子胥,勾踐欲發(fā)兵攻吳,為他勸止。次年,吳王夫差率國精銳北上黃池(今河南封丘西南)與晉國爭霸,只留老弱殘兵與太子在國看守,他認(rèn)為是進(jìn)攻吳國良機,便與勾踐率師伐吳,大獲全勝。后游齊國。至陶,改名陶朱公,經(jīng)商致富。晚年放情太湖山水,愛好養(yǎng)魚。著《計然篇》、《養(yǎng)魚經(jīng)》。其言論還見于《國語·越語下》和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等 Fan Li李斯
李斯(?-前208) : 秦代政治家。楚國上蔡(今河南上蔡西南)人。曾跟隨荀子求學(xué)。后為秦王嬴政的謀士,曾建議對六國采取各個擊破的政策。秦統(tǒng)一六國后擔(dān)任丞相,主張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(quán)的統(tǒng)治,并以“小篆”作為全國規(guī)范的文字;建議秦始皇焚《詩》、《書》,禁私學(xué)。始皇死后,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,迫令始皇長子扶蘇zi{1-1}殺,立少子胡亥為帝。后被趙高謀殺。何暇
(1).哪里有閑暇。 三國 魏 韋曜 《博弈論》:“君子之居室也,勤身以致養(yǎng);其在朝也,竭命以納忠。臨事且猶旰食,而何暇博弈之足躭?”
(2).引申為哪里談得上?!肚f子·人間世》:“古之至人,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。所存於己者未定,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!” 三國 魏 曹冏 《六代論》:“譬之種樹,久則深固其根本,茂盛其枝葉,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,植於宮闕之下,雖壅之以黑墳,暖之於春日,猶不救於枯槁,何暇繁育哉?” 晉 盧諶 《贈崔溫》詩:“茍云免罪戾,何暇收民譽?”
(3).猶豈但?!蛾套哟呵铩?nèi)篇諫上十八》:“今君嗜酒而并于樂,政不飾而寬于小人,近讒好優(yōu),惡文而疏圣賢人,何暇在慧!茀又將見矣。” 吳則虞 集釋引 于鬯 云:“何暇,語助,若言‘豈但’。” 漢 劉向 《新序·雜事》:“ 孟嘗君 曰:‘先生老矣……’ 楚丘先生 曰:‘噫!將我而老乎?噫!將使我追車而赴馬乎?投石而超距乎!逐麋鹿而搏豹虎乎?吾已死矣,何暇老哉!’”
韓非
韓非 (Hán Fēi) (約前280—前233) 戰(zhàn)國末年的哲學(xué)家和政治家。出身于韓國貴族,師于荀況,著有《孤憤》、《五蠹》、《說難》等,深受秦王政的重視,并出使秦國,后被李斯等陷害。死于獄中。他吸取當(dāng)時道、儒、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,發(fā)展了前期法家思想,集法家學(xué)說的大成 Han Fei孟遲名句,寄浙右舊幕僚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