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張九齡《與生公尋幽居處》:
同方久厭俗,相與事遐討。
及此云山去,窅然巖徑好。
疑入武陵源,如逢漢陰老。
清諧欣有得,幽閑欻盈抱。
我本玉階侍,偶訪金仙道。
茲焉求卜筑,所過(guò)皆神造。
歲晚林始敷,日晏崖方杲。
不種緣嶺竹,豈植臨潭草。
即途可淹留,隨日成黼藻。
期為靜者說(shuō),曾是終焉保。
今為簡(jiǎn)書(shū)畏,只令歸思浩。
注釋參考
淹留
淹留 (yānliú) 長(zhǎng)期逗留;羈留 stoy for a long time黼藻
(1).《書(shū)·益稷》:“藻火粉米,黼黻絺繡?!?孔 傳:“藻,水草有文者……黼,若斧形。”后以“黼藻”指花紋、雕刻、彩畫(huà)之屬。 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因顯》:“匠者採(cǎi)焉,製為殿堂,涂以丹漆,畫(huà)為黼藻,則百辟卿士,莫不顧眄仰視。” 宋 王仲言 《慈寧殿賦》:“寳琲象栱,列星間梁,橑桷欒楶,黼藻鉛黃。”
(2).指華美的辭藻或文字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酬德賦》:“有杞梓之貞心,協(xié)丹采之輝被;伊吾人之陋薄,雖黼藻之何置?!?曹融南 校注:“黼藻,謂華美之辭藻?!薄端鍟?shū)·經(jīng)籍志四》:“爰逮 晉氏 ,見(jiàn)稱 潘 ( 潘岳 )、 陸 ( 陸機(jī) ),并黼藻相輝,宮商間起?!?宋 曾鞏 《送鄭州邵資政》詩(shī):“笑談成黼藻,咳唾落瓊瑰?!?/p>
(3).謂修飾使臻完美。
張九齡名句,與生公尋幽居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