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文同《徐太元》:
彼徐太元者,杭州之參軍。
同僚曰張惠,犯贜抵深文。
徐哀其母老,詣獄輒自陳。
謂惠所受贜,太元本同分。
今儻獨坐惠,此獄無乃冤。
均之不滿法,惠遂減死論。
太元亦坐免,不調十余年。
西臺李侍郎,典選世所賢。
聞徐之所為,特以不次遷。
擢授鄭司功,太元名始傳。
后為申王師,德行人推先。
嗟哉后世人,恩義日不完。
初既同職事,言色殊相歡。
諂酒與佞食,旦夕同杯盤。
一有不得意,艱險立萬端。
推之不網(wǎng)羅,又以毒箭攢。
昂然了自得,衒露其術全。
此等雖曰人,犬彘曾豈然。
眼見與耳聞,天下何可言。
我今作此詩,中有二義存。
欲使在位者,此風幸相敦。
勿令有識人,命爾為蝎蚖。
又欲彼正士,為國掌三銓。
須察此惡子,廢斥入冗員。
自然此浮薄,不長其奸恨。
覽者請味之,勿罪其言煩。
注釋參考
昂然
(1).高傲貌。 唐 韓愈 孟郊 《斗雞聯(lián)句》:“大雞昂然來,小雞竦而待?!?元 劉君錫 《來生債》第四折:“怎生見真佛昂然不拜?” 巴金 《春》十五:“他依舊板著面孔坐了片刻,才推開椅子昂然地往他的書房走去?!?/p>
(2).特出鮮明貌。 清 黃蛟起 《西神叢語·蔣夢鶴》:“ 云亭 來省女,遇雨,暫避義塾。見一生踏石上,兩足印昂然?!?/p>
自得
自得 (zìdé) 自覺得意、開心 contented;self-satisfied;be pleased with oneself 意氣揚揚,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》衒露
夸耀顯露?!缎绿茣づ嵝袃€傳》:“如 勃 ( 王勃 )等雖有才,而浮躁衒露,豈享爵祿者哉?” 宋 王禹偁 《送薛昭序》:“青衫瘦馬,受代而來。囊括其文,未始衒露,何其自待之多也。” 金 王若虛 《祖唐臣愚庵序》:“善而無伐,所以為 顏 氏;圣而不居,所以為 孔子 。其與浮躁衒露,急於人知,虛而為盈,處之不疑者,豈可同日而語哉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毛狐》:“ 馬 不難其價,而必欲一親見其人。媒恐良家子不肯衒露?!?/p>
文同名句,徐太元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