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真德秀《壽外舅楊開國》:
大中大夫漢千戶,子男一位周諸侯。
人生到此不易得,況復寶帶懸精鏐。
雖然三者皆外物,達人睨視如云浮。
天公最培是眉壽,七十從來已稀有。
堂堂玉立仙游翁,歲比幡溪未華首。
碧瞳射人雙鏡懸,曉窗貝葉聲瑯然。
問渠那得許強健,陰功久在朱陵編。
原翁遨嬉更千歲,做盡人間方便事。
卻乘白鶴御丹鸞,直上紫清朝玉帝。
注釋參考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,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。——魯迅《故鄉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?!赌印す敗?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》外物
(1).身外之物。多指利欲功名之類?!肚f子·外物》:“外物不可必,故 龍逄 誅, 比干 戮, 箕子 狂, 惡來 死, 桀 紂 亡?!?南朝 梁 沉約 《述僧中食論》:“心神所以昏惑,由于外物擾之。擾之大者其事有三:一則勢利榮名,二則妖妍靡曼,三則甘旨肥濃?!?唐 高適 《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》詩:“談空忘外物,持誡破諸邪?!?宋 曾鞏 《救災議》:“先王之於救災,髮膚尚無所愛,況外物乎!” 明 方孝孺 《贈林公輔序》:“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,自輕者也?!?/p>
(2).謂超脫于物欲之外?!肚f子·大宗師》:“參日而后能外天下,已外天下矣,吾又守之,七日而后能外物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明本》:“外物棄志,滌蕩機變,忘富逸貴,杜遏勸沮,不恤乎窮,不榮乎達,不戚乎毀,不悅乎譽,道家之業(yè)也?!?唐 杜甫 《渼陂西南臺》詩:“勞生愧 嚴 鄭 ,外物慕 張 邴 ?!?/p>
(3).指外界的人或事物。《南史·齊豫章文獻王嶷傳》:“訊訪東宮玄圃,乃有栢屋,制甚古拙,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,非但失之于前,且補接既多,不可見移,亦恐外物或為異論,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?”《梁書·陶弘景傳》:“雖在朱門,閉影不交外物,唯以披閲為務(wù)?!?唐 元稹 《贈樂天》詩:“不是眼前無外物,不關(guān)心事不經(jīng)心?!?宋 陸游 《感懷》詩:“一窗修燈下,超然傲 羲 軒 。外物自變遷,內(nèi)景常默存。”
達人
達人 (dárén) 樂觀豁達的人,行事不為世俗所拘束的人;顯達的人 open-minded and optimistic person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達人。—— 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睨視
(1).斜視;旁觀。 宋 陳亮 《甲辰答朱元晦書》:“雖其徒甚親近者,亦皆睨視不平。” 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》:“ 高宗 以 額爾登額 ……擁勁旅緩行,置將軍於度外,睨視其死而陷其軍士也,比謀反大逆,置極典?!?/p>
(2).傲視。 茅盾 《曇》三:“她把自己架空在云端,用不屑的眼光睨視一切;她確信自己既無求于人,也不與人爭什么?!?/p>
云浮
(1).如云之飄散。形容短暫易逝。 晉 劉琨 《重贈盧諶》詩:“時哉不我與,去乎若云浮?!?宋 陸游 《夜坐》詩之二:“瓦裂人間事,云浮身后名?!?/p>
(2).比喻盛多?!逗鬂h書·崔駰傳》:“方斯之際,處士山積,學者川流,衣裳被宇,冠蓋云浮?!?南朝 宋 王僧達 《釋奠詩》:“異人鱗萃,淑美云浮。”
(3).喻仕進。 唐 王維 《秋夜獨坐懷內(nèi)弟崔興宗》詩:“思子整羽翮,及時當云浮。”
真德秀名句,壽外舅楊開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