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宓《近三衢阻雨》:
亭午還同曉,馀春只見寒。
不因陰雨窘,那識(shí)道途難。
夾路峰巒隱,高田水潦漫。
憑誰(shuí)掃浮翳,杲杲出云端。
注釋參考
夾路
列在道路兩旁。 晉 孫綽 《游天臺(tái)山賦》:“雙闕云竦以?shī)A路,瓊臺(tái)中天而懸居?!?唐 岑參 《稠桑驛喜逢嚴(yán)河南中丞便別》詩(shī):“駟馬映花枝,人人夾路窺。” 宋 蘇軾 《同王勝之游蔣山》詩(shī):“夾路蒼冉古,迎人翠麓偏?!?/p>
峰巒
峰巒 (fēngluán) 連綿的山峰 ridges and peaks 峰巒起伏 峰巒重疊高田
(1).上等田?!豆茏印ど綑?quán)數(shù)》:“ 桓公 曰:‘何謂國(guó)無(wú)制、地有量?’ 管子 對(duì)曰:‘高田十石,閒田五石,庸田三石,其餘皆屬諸荒田?!?/p>
(2).地勢(shì)高的田?!稘h書·溝洫志》:“故種禾麥,更為秔稻,高田五倍,下田十倍?!?宋 范成大 《墊江縣》詩(shī):“舊雨云招新雨至,高田水入下田鳴?!?/p>
水潦
1.大雨;雨水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水潦降,不獻(xiàn)魚鱉。”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:“水潦將降,懼不能歸,請(qǐng)班師!”《魏書·崔浩傳》:“南土下濕,夏月蒸暑,水潦方多?!?宋 張?zhí)?《月令解》卷九:“季夏,水潦盛昌,故行夏令則為大水?!?/p>
2.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修隄梁,通溝澮,行水潦,安水藏。”《淮南子·天文訓(xùn)》:“天受日月星辰,地受水潦塵埃?!?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八:“天道尚左,日月西移;地道尚右,水潦東流?!?唐 高適 《苦雨寄四房昆季》詩(shī):“泥涂擁城郭,水潦盤丘墟?!?清 劉大櫆 《送黟令孫君改任鳳陽(yáng)序》:“迺作徒杠,迺作輿梁,亙?nèi)舭缀?,蹴波以浮,水潦驟漲,民不病涉?!?/p>
水淹。《管子·輕重丁》:“ 齊 西水潦而民飢, 齊 東豐庸而糶賤?!薄逗鬂h書·南匈奴傳》:“ 關(guān) 東水潦,人民飢餓死盡,可擊也?!薄读簳の涞奂o(jì)中》:“六月丁亥,詔以 東陽(yáng) 、 信安 、 豐安 三縣水潦,漂損居民資業(yè),遣使周履,量蠲課調(diào)。”
陳宓名句,近三衢阻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想見東家中夜夢(mèng),猶與公孫同袞舄
- 夢(mèng)歸蘭省寒星動(dòng),吟向莎洲宿鷺驚作者:鄭谷作品:次韻和禮部盧侍郎(一作郎中,一本又多一極字)
- 向柳陌、纖纖共把。
- 他時(shí)相望處,明月西南樓。作者:劉長(zhǎng)卿作品: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
- 夜帆歸楚客,昨日度江書。
- 君約我、今朝攜酒,古臺(tái)同上作者:韓玉作品:滿江紅(重九與張舍人)
- 暮云無(wú)意鎖,春草豈能關(guān)
- 平蕪細(xì)麥綠相映,老樹雜花紅已衰
- 晨出露漸徑,昏歸月滿舟作者:司馬光作品:和群貺幕秋四日登陸石寺閣泛洛舟右泛舟
- 歸來(lái)共酒,窈窕紋窗,蓮卸新蓬作者:吳文英作品:塞翁吟(黃鐘商贈(zèng)宏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