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韋應物《云陽館懷谷口》
清泚階下流,云自谷口源。念昔白衣士,結廬在石門。
道高杳無累,景靜得忘言。山夕綠陰滿,世移清賞存。
吏役豈遑暇,幽懷復朝昏。云泉非所濯,蘿月不可援。
長往遂真性,暫游恨卑喧。出身既事世,高躅難等論。
注釋參考
無累
(1).不牽累;沒有牽累?!蹲髠鳌る[公十一年》:“相時而動,無累后人,可謂知禮矣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到家》詩:“身閒自覺貧無累,命在誰論進有材?!?/p>
(2).無所掛礙。 唐太宗 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:“松風水月,未足比其清華;仙露明珠,詎能方其朗潤。故以智通無累,神測未形。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紀聞·有道之器》:“以無累之神,合有道之器,宮商蹔離,不可得已?!?/p>
忘言
(1).謂心中領會其意,不須用言語來說明。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隱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從我游,教我要忘言?!?宋 陳師道 《次韻德麟植檜》:“蕭蕭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慚搜句百無功?!?/p>
(2).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?!稌x書·山濤傳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。” 唐 韓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況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。”
(3).忘其所言;不須言說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言事·抗疏中輟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權奸已敗,即往事果真,亦當忘言,此等追敘,似乎蛇足?!?/p>
韋應物名句,云陽館懷谷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