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鄧肅《雨花軒》:
君不見解空宴坐寂無侶,寶花忽爾窺巖戶。
已將精進聳人天,是用色相旌其苦。
又不見毗耶居士坐高堂,四落天花趁揮麈。
若人猶有空可談,真機何處遁天女。
豐巖寂寂梵王家,誰把幽巖名雨花。
我知此誠齊人耳,但識解空與毗耶。
誰知豐巖了無取,口角瀾翻初不語。
吾宗未出天莫窺,豈復(fù)有花可為雨。
注釋參考
齊人
(1).平民。 晉 劉琨 《勸進表》:“齊人波蕩,無所繫心?!薄缎绿茣ろf倫傳》:“ 國忠 多發(fā)州縣齊人令鼓鑄,督非所習(xí),雖箠抶苛嚴,愈無功。”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馀·帝王都會一》:“ 董昌 僭亂,為昏鏡水,狂謀惡貫,流染齊人?!?/p>
(2). 齊國 的人?!睹献印す珜O丑上》:“子誠 齊 人也,知 管仲 、 晏子 而已矣?!?/p>
識解
猶見識,見解?!侗饼R書·永安王浚傳》:“ 文宣 末年多酒, 浚 謂親近曰:‘二兄舊來不甚了了,自登祚已后,識解頓進。’” 唐 溫大雅 《大唐創(chuàng)業(yè)起居注》卷二:“彼無識解,不知遠大?!?清 陳廷焯 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五:“得 茗柯 一發(fā)其旨,而斯詣不滅,特其識解雖超,尚未能盡窮底藴?!?/p>
毗耶
亦作“ 毗邪 ”。亦作“毘耶”。1.佛教語。梵語的譯音。又譯作“毗耶離”、“毘舍離”、“吠舍離”。古 印度 城名。《維摩經(jīng)》說, 維摩詰 (意譯 凈名 )居士住 毗耶城 (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)。 釋迦牟尼 于該地說法時, 維摩詰 稱病不去。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。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:“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?” 維摩詰 默然不對。 文殊師利 嘆曰:“乃至無有文字語言,是真入不二法門”。古代詩文中,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。 南朝 齊 王屮 《頭陀寺碑文》:“掩室 摩竭 ,用啟息言之津;杜口 毗邪 ,以通得意之路?!?唐 陸龜蒙 《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》詩:“欲入 毘耶 問,無人敵 浄名 。” 宋 張孝祥 《踏莎行》詞:“故人相見尤堪喜, 山陰 乘興不須回。 毗耶 問疾難為對?!?/p>
(2).指 維摩詰菩薩 。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、善說佛理之人。 唐 賈島 《和孟逸人林下道情》:“陋巷貧無悶, 毗耶 疾未調(diào)?!?清 錢謙益 《贈胡泌水》詩:“談天欲杜 毘耶 口,午夜燃燈禮 浄名 ?!?清 姚鼐 《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》詩:“巵言聊一放,閉口終 毘耶 ?!?/p>
(3).指《維摩經(jīng)》。 宋 王安石 《北窗》詩:“北窗枕上春風(fēng)暖,謾讀 毗耶 數(shù)卷書?!?/p>
鄧肅名句,雨花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