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再次韻因索紙筆》:
誰何扣門聲啄木,踏雪逢迎寒起粟。
詩筒過我捷於羽,墨滑豈供貂尾續(xù)。
云鏘孤響落瓊璈,頓覺聞韶不知肉。
膽驚強韻婁吐舌,春溢長箋手幾縮。
鈍根難除捻髭苦,夜凡日熒殘幾燭。
管城子老免冠謝,久不中書三致祝。
擇交正自欠楮生,兩窮相值聲蔌蔌。
端凝賴有弘農(nóng)陶。
時一浴之云外瀑。
山寒亦聞泓有語,未致兩生長不足。
誰其下榻徐孺子,不以寒暄事竿牘。
徑須回旋作詩供,縱使長貧顏有穆。
書生得句如得官,無以藉之眉為蹙。
云煙繭紙生踴躍,涕唾犀毫負慚恧。
倘非渠輩稱揮灑,未見無虞堪即鹿。
殘風(fēng)剩月幸風(fēng)分,卷軸今當汗駒犢。
夜窗賡載有余暇,箋注離騷到蘭菊。
雪鋪玉箋烏絲欄,一一手抄森似束。
毋令千載韓退之,作傳譏嘲老而矣。
注釋參考
瓊璈
玉制的樂器。 宋 王安中 《宣和七年十二月廿一日就睿謨殿張燈預(yù)賞元宵曲燕應(yīng)制》詩:“紫氣開三極,瓊璈列萬仙。”
頓覺
佛教語。猶頓悟。 元 鄧文原 《重刻<禪源詮>序》:“自頓覺至成佛,十重為浄;自不覺至受報,十重為染?!眳⒁姟?頓悟 ”。
聞韶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在 齊 聞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,曰:‘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!’”《韶》,傳為 舜 時的樂名, 孔子 推為盡善盡美。后以“聞韶”謂聽帝王之樂或聽美好樂曲。 唐 崔日用 《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宮恩賜綵縷人勝應(yīng)制》:“宸極此時飛圣藻,微臣竊抃預(yù)聞《韶》?!?宋 范仲淹 《今樂猶古樂賦》:“聽此笙鏞,曷異聞《韶》之美;顧茲匏土,宛存《擊壤》之風(fēng)。” 傅尃 《次韻答令希見過王仙館中留別》:“載酒有人來問字,傳餐無肉笑聞《韶》?!?/p>
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方岳名句,再次韻因索紙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