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何公橋》:
天壤之間,水居其多。
人之往來,如鵜在河。
順水而行,云馳鳥疾。
維水之利,千里咫尺。
亂流而涉,過膝則止。
維水之害,咫尺千里。
沔彼濫觴,蛙跳儵游。
溢而懷山,宰禹所憂。
豈無一木,支此大壞。
舞于盤渦,冰折雷解。
坐使此邦,畫為兩州。
雞犬相聞,胡越莫救。
允毅何公,甚勇於仁。
始作石梁,其艱其勤。
將作復(fù)止,更此百難。
公心如鐵,非石則堅。
公以身先,民以悅使。
老壯負石,如負其子。
疏為玉虹,隱為金堤。
直欄橫檻,百賈所棲。
我來與公,同載而出。
讙呼填道,抱其馬足。
我嘆而言,視此滔滔。
未見剛者,孰為此橋。
愿公千歲,與橋壽考。
持節(jié)復(fù)來,以慰父老。
如朱仲卿,食于桐鄉(xiāng)。
我作銘詩,子孫不忘。
注釋參考
朱仲
仲夏。 唐 賈嵩 《夏日可畏賦》:“赫爾陽精,當朱仲兮,厥狀難明。杲杲而威稜四序,炎炎而火烈群生?!?/p>
桐鄉(xiāng)
古地名。在今 安徽省 桐城縣 北。 春秋 時為 桐國 , 漢 改 桐鄉(xiāng) ?!稘h書·循吏傳·朱邑》:“﹝ 朱邑 ﹞少時為 舒桐鄉(xiāng) 嗇夫,廉平不苛,以愛利為行,未嘗笞辱人,存問耆老孤寡,遇之有恩,所部吏民愛敬焉……初 邑 病且死,屬其子曰:‘我故為 桐鄉(xiāng) 吏,其民愛我,必葬我 桐鄉(xiāng) 。后世子孫奉嘗我,不如 桐鄉(xiāng) 民?!八?,其子葬之 桐鄉(xiāng) 西郭外,民果共為 邑 起冢立祠,歲時祠祭?!焙笠蛞詾楣倮粼谌涡谢菡⒂羞z愛之典。 晉 潘岳 《河陽縣作》詩之一:“ 齊 都無遺聲, 桐鄉(xiāng) 有餘謡。” 宋 梅堯臣 《衛(wèi)尉邵少卿挽詞》詩之一:“ 桐鄉(xiāng) 歸葬日,棠樹去思人?!?清 唐孫華 《哭曹九咸明府》詩之二:“ 桐鄉(xiāng) 遺惠在,尚説長官清?!?/p>
蘇軾名句,何公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