況于惠比境,于今見何嘗
出自宋代趙蕃《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詩寄餞三首》:
我客懷玉山,有如梓與桑。
地故隸江東,與衢蓋鄰疆。
自公剖符來,亦既閱雨霜。
非惟衢人安,我民亦小康。
去年旱無收,閭里驚欲惶。
匪藉衢粟輸,烏能免流亡。
嗣聞被災(zāi)郡,誅賞率亦富。
況于惠比境,于今見何嘗。
事雖郁上聞,我民不公忘。
注釋參考
況于
連詞。何況。《易·乾》:“天且弗違,而況於人乎?況於鬼神乎?”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君不行仁政而富之,皆棄於 孔子 者也,況於為之強(qiáng)戰(zhàn)?”《史記·穰侯列傳論》:“及其貴極富溢,一夫開説,身折勢奪而以憂死,況於羈於之臣乎!”
于今
于今 (yújīn) 至今 up to the present;since 車站一別,于今十年 如今;到現(xiàn)在 nowaday;now何嘗
何嘗 (hécháng)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,有“未嘗”、“哪里”、“并不是”的意思 never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?(=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) 歷史的教訓(xùn)人們何嘗忘記?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,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?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not that 我何嘗不想去?只是沒有工夫(=我很想去,只是沒工夫)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,細(xì)菌又何嘗不是如此?趙蕃名句,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詩寄餞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