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張喬《題山僧院》:
谿路曾來日,年多與舊同。
地寒松影里,僧老磬聲中。
遠(yuǎn)水清風(fēng)落,閑云別院通。
心源若無礙,何必更論空。
注釋參考
心源
猶心性。佛教視心為萬法之源,故稱。 唐 元稹 《度門寺》詩:“心源雖了了,塵世苦憧憧?!?宋 邵雍 《暮春吟》:“自問心源無所有,答云疎懶味偏長?!?清 王夫之 《張子正蒙注·大易》:“此惟明於大化之渾淪與心源之寂感者,乃知元亨利貞統(tǒng)於《乾》《坤》之妙?!?李大釗 《民彝與政治》:“民能以秉彝之純瑩智照直證心源,不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,斯其包藴之善,自能發(fā)揮光大?!?/p>
無礙
(1).沒有阻礙;沒有妨礙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子未覩 禹 之行水與?一東一北,行之無礙也。君子之行,獨(dú)無礙乎?”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四一回:“有木頭的杯取個(gè)來,我就失了手,掉了地下也無礙?!?茅盾 《色盲》三:“﹝ 林白霜 ﹞毫無瞻顧地釘住說:‘如果你覺得告訴我是和 趙筠秋 無礙,還是請(qǐng)你直說罷!’”
(2).佛教語。謂通達(dá)自在,沒有障礙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da{1*1}法頌》:“我有無礙,共向圓常?!?宋 朱松 《書永和寺壁》詩:“道人法力真無礙,解遣龍孫吐浪花?!?/p>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論空
猶清談。 唐 許彬 《重經(jīng)漢南》詩:“息慮雖孤寢,論空未識(shí)愁?!?宋 邵博 《聞見后錄》卷九:“有詩曰:‘ 夷甫 任散誕, 平叔 坐論空?!?/p>
張喬名句,題山僧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