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普庵歌》:
祝個普庵純寶貝,妙慧莊嚴(yán)真暢快。
無門為戶到人稀,萬里神光圓頂蓋。
非相身,無不在,體露堂堂聲色外。
世間夢幻曷能隨,超出世間那肯愛。
絕意識,無眼界,凈名臥疾瞿曇解。
指權(quán)就實度眾生,勿謂古賢來捏怪。
悟普庵,本無壞,空劫有窮渠自在。
四生六道豈相干,物我兼忘心唯最。
無有無,內(nèi)非內(nèi),海印發(fā)光誰敢對。
森羅萬象普庵收,絕待靈明全體會。
忘能所,勿知解,瓦礫真金誰敢買。
若還不是老胡來,覿面難逢輪劫肯。
雪齊腰,求教誨,得旨忘言轉(zhuǎn)不退。
百練金剛無孔錘,要斷龜毛兔角罪。
如意珠,我今解,剎剎塵塵鋪障昧。
一毫端量大千輝,爍破無明生死袋。
注釋參考
求教
求教 (qiújiào) 向別人請教 ask for advice 虛心求教得旨
(1).得到圣旨?!缎挛宕贰ぬ瞥紓鳌す珥w安重誨論》:“宰相有非其見時而事當(dāng)上決者,與其被旨而有所復(fù)請者,則具記事而入,因崇政使聞,得旨則復(fù)宣而出之。”
(2).得其主旨。 清 王夫之 《讀四書大全說·中庸第一章》:“ 程子 此語,大費斡旋,自不如 呂氏 之為得旨?!?/p>
忘言
(1).謂心中領(lǐng)會其意,不須用言語來說明。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?!?三國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隱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從我游,教我要忘言?!?宋 陳師道 《次韻德麟植檜》:“蕭蕭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慚搜句百無功?!?/p>
(2).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?!稌x書·山濤傳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?!?唐 韓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況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?!?/p>
(3).忘其所言;不須言說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言事·抗疏中輟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權(quán)奸已敗,即往事果真,亦當(dāng)忘言,此等追敘,似乎蛇足?!?/p>
不退
不了;不完?!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皬男履赀@七八日,何曾得一個閒?恨不得長出兩張嘴來,還吃不退。”
釋印肅名句,普庵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