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立梧桐嶺,面對匡廬峰
出自宋代項(xiàng)安世《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》:
背立梧桐嶺,面對匡廬峰。
江流過其下,渺渺去朝宗。
萬山左右衛(wèi),如陣復(fù)如墉。
壯哉天地間,偉觀人所鐘。
自有此山來,來往賞憧憧。
豈是千載人,無有此心胸。
定應(yīng)出圣宅,山鬼閟其蹤。
茲行亦奇事,突兀肯相供。
多言恐怒來,急下扶吾筇。
注釋參考
背立
背人而立。 清 葆光子 《物妖志·獸·狐》:“ 鄭子 速呼前追,方背立,以扇障其面?!?清 趙執(zhí)信 《海鷗小譜·少年游序》:“客言其姿態(tài)綽約,背立風(fēng)前,殆奪畫圖?!本﹦ 抖霹N山》第五場:“ 雷剛 猛力推開 溫其久 ,憤然背立?!?/p>
梧桐
梧桐 (wútóng) 一種落葉喬木,長柄葉呈掌狀分裂,開黃綠色單性花。木材質(zhì)輕而堅(jiān)韌,可制樂器等。種子可食,亦可榨油 Chinese parasol(tree) 左右種梧桐。——《玉臺(tái)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面對
面對 (miànduì) 指面對面或仿佛面對面,含有決心和堅(jiān)毅或?qū)σ粋€(gè)人處境的真實(shí)評價(jià) confront;encounter;face 我們必須面對事實(shí) 面臨,遭遇到 confront 一個(gè)能面對不幸的人匡廬
指 江西 的 廬山 。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(jié)廬于此,故稱。《后漢書·郡國志四·廬江郡》“ 尋陽 南有 九江 ,東合為 大江 ”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(yuǎn) 《廬山記略》:“有 匡俗 先生者,出 殷 周 之際,隱遯潛居其下,受道於仙人而共嶺,時(shí)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草堂記》:“ 匡廬 奇秀,甲天下山。” 明 吳國倫 《鄱陽湖》詩:“欲向 匡廬 臥白云, 宮亭 水色晝氤氳?!?魯迅 《熱風(fēng)·估<學(xué)衡>》:“ 匡廬 峨眉 ,山也,則曰紀(jì)游,采硫訪碑,務(wù)也,則曰日記。” 林伯渠 《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》:“ 匡廬 勝境都爭識(shí),流水高山特逞奇?!眳⒁姟?匡俗 ”。
項(xiàng)安世名句,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