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藏?zé)o悔吝,存歿備哀榮
出自宋代王炎《李閣學(xué)挽詩三首》:
止水中心靜,浮云外物輕。
行藏?zé)o悔吝,存歿備哀榮。
士類思前輩,朝廷失老成。
衡湘人物盡,念舊若為情。
注釋參考
行藏
[one's expression and more ment]指出處或行止。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、蹤跡和底細(xì)等
數(shù)問其行藏。——《元史·楊奐傳》
詳細(xì)解釋(1).指出處或行止。語本《論語·述而》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。” 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 孔 隨時以行藏, 蘧 與國而舒卷?!?唐 岑參 《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》詩:“功業(yè)須及時,立身有行藏。” 宋 蘇舜欽 《又答范資政書》:“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,非罪戾人之所可為也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撫兵》:“這 湖南 、 湖北 ,也還可戰(zhàn)可守,且觀成敗,再定行藏?!?/p>
(2).引申為攻守;出沒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一》:“自今行師,庶不覆敗,皆圖兵勢行藏之權(quán),自后深識者所不能了。”
(3).行跡;底細(xì);來歷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五:“那 紅娘 對 生 一一話行藏?!薄剁R花緣》第五五回:“ 洛紅蕖 見老尼之話不倫不類,惟恐被人識破行藏。” 秦牧 《鬣狗的風(fēng)格》:“有一種動物,叫做鬣狗,不知道你見過沒有?注意過它的模樣、行藏和風(fēng)格嗎?”
悔吝
亦作“ 悔恡 ”。1.災(zāi)禍。《易·繫辭上》:“悔吝者,憂虞之象也?!?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·東方朔》:“ 文帝 時政頗遺失,皆所謂悔恡小疵耶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李校書》詩:“每愁悔吝作,如覺天地窄?!?清 黃景仁 《閑居》詩:“名象實(shí)易玩,悔吝虛已消。”
(2).悔恨?!逗鬂h書·馬援傳》:“出征 交阯 ,土多瘴氣, 援 與妻子生訣,無悔吝之心。”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釋爭》:“若然者,悔恡存于聲色,夫何顯爭之有哉!” 唐 李咸用 《猛虎行》:“須知《易水歌》,至死無悔吝。” 明 唐順之 《與董后峰憲副書》:“野人一入仕途,百般悔吝,禪家所謂猢孫入布袋,真可一笑也。”
(3).謂追悔顧惜。 唐 司空圖 《疑經(jīng)》:“縱天王制用失節(jié),多取於諸侯,如欲垂誡,即書於 周 史可矣;若書於諸侯之史,是悔恡其貨而侮王命也?!?/p>
存歿
(1).生存和死亡。猶言生死。 唐 杜甫 《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》詩序:“自枉詩已十餘年,莫記存歿又六七年矣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登蒲塘驛沿路見泉谷村墅忽想京師舊居追懷昔年》詩:“存歿闊已永,悲多歡自疏?!?金 元好問 《續(xù)夷堅(jiān)志·旬會之異》:“十日一宴,集中一舉子物故,諸子感嘆存歿,仍於故人設(shè)位。”
(2).生者和死者。 前蜀 杜光庭 《戶部張相公修遷拔明真齋詞》:“三籙定金明之典,功被人天;九幽懸玉匱之科,惠周存歿。”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“求太老爺拘拿兇犯,以扶善良,存歿感激大恩不盡!”
哀榮
哀榮 (āiróng) 死后辦得很隆重的喪事 ceremonious funeral 褒獎之命,雖已表于哀榮,遺奠之恩,宜再申于軫悼?!拙右住都辣R虔文》王炎名句,李閣學(xué)挽詩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裝甲沖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