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許棠《聞蟬十二韻》:
造化生微物,常能應(yīng)候鳴。
初離何處樹,又發(fā)去年聲。
未蛻唯愁動,才飛似解驚。
聞來鄰海徼,恨起過邊城。
騷屑隨風(fēng)遠(yuǎn),悠揚(yáng)類雪輕。
報秋涼漸至,嘶月思偏清。
互默疑相答,微搖似欲行。
繁音人已厭,朽殼蟻猶爭。
朝士嚴(yán)冠飾,宮嬪逞鬢名。
亂依西日噪,多引北歸情。
筱露凝潛吸,蛛絲忽迸縈。
此時吟立者,不覺萬愁生。
注釋參考
此時
這時候?!逗鬂h書·劉玄傳》:“﹝ 韓夫人 ﹞輒怒曰:‘帝方對我飲,正用此時持事來乎!’” 唐 白居易 《琵琶記》:“別有幽愁暗恨生,此時無聲勝有聲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四三回:“此時已經(jīng)四更天光景了?!?/p>
不覺
不覺 (bùjué) be unable to find 沒有發(fā)覺,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,也就不覺路途遙遠(yuǎn) 想不到,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,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不禁,不由得 cannot help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,兩個都不覺紅了臉。——揚(yáng)沫《青春之歌》許棠名句,聞蟬十二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