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再和》:
依本文章趁韻詩,暮年深不愿人知。
退閑時有賓留刺,攣痹難為長折枝。
蚓竅聲微羞入社,鴉涂札惡懶臨池。
僧談石竺山幽勝,擬執(zhí)驢鞭挾冊隨。
注釋參考
蚓竅
(1).舊誤蚯蚓能鳴,其聲發(fā)于孔竅。比喻微不足道的音響。亦用以謙稱自己的文才。語本 唐 韓愈 軒轅 彌明 《石鼎聯(lián)句》:“時於蚯蚓竅,微作蒼蠅鳴。” 宋 劉克莊 《和徐常丞洪秘監(jiān)倡和》:“公詩妙巧過 般輸 ,蚓竅何堪和大儒?!?清 黃宗羲 《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》:“使山林者而與臺閣之事,蚓竅蠅鳴,豈諧《韶》《頀》?!?/p>
(2).泛指拙劣的詩文創(chuàng)作。 清 曹寅 《集唐詩跋》:“所謂奮蟲臂者不足以示 晉鄙 之椎,矜蚓竅者不足以喻驅(qū)山之鐸。” 清 趙翼 《題<敦拙堂詩集>》詩:“陽烏掩爝火,轟雷塞蚓竅。” 金一 《心聲》:“腐音溼響,纖態(tài)仄調(diào);讋鯨呿於蛙鳴,諧鳳吹於蚓竅?!?/p>
鴉涂
猶涂鴉。比喻胡亂寫作,常用作謙詞。 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二》:“借筆鴉涂,暫磨鸜眼。”
臨池
《晉書·衛(wèi)恒傳》:“ 漢 興而有草書…… 弘農(nóng) 張伯英 者,因而轉(zhuǎn)精甚巧。凡家之衣帛,必書而后練之。臨池學(xué)書,池水盡黑?!焙笠蛞浴芭R池”指學(xué)習(xí)書法,或作為書法的代稱。 唐 杜甫 《殿中楊監(jiān)見示張旭草書圖》詩:“有練實先書,臨池真盡墨?!?宋 蘇軾 《石蒼舒醉墨堂》詩:“不須臨池更苦學(xué),完取絹素充衾裯?!?明 沉德符 《敝帚軒剩語·名臣通畫學(xué)》:“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,鮮有以畫名者?!?清 葉名灃 《橋西雜記·黃忠端書孝經(jīng)卷》:“夫人善臨池,代公作行草,幾奪真?!?呂叔湘 《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》:“書法一項,確是一種藝術(shù)。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,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,才會有成就的。” 孫犁 《秀露集·耕堂讀書記》三:“日記抄得很工整,字體遒勁,也可作臨池之用?!?/p>
劉克莊名句,再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