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又次韻》:
綠陰政自可羸驂,舴艋何堪暑氣惔。
沙磧稍涼客且住,水程雖遠(yuǎn)未須貪。
吾儕焉往不三黜,此段無勞忍一慚。
山際有田歸自好,休論暮四與朝三。
注釋參考
山際
(1).山邊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沁水》:“ 丹水 又東南出山,逕 鄈城 西,城在山際?!?唐 儲(chǔ)光羲 《臨江亭五詠》之四:“山際空為險(xiǎn), 江 流長(zhǎng)自深。” 明 李夢(mèng)陽(yáng) 《題黃公東莊草堂》詩(shī):“休夸水際兼山際,且醉松旁與竹旁?!?/p>
(2).山中;山間。 南朝 梁 吳均 《山中雜詩(shī)》:“山際見來煙,竹中窺落日。鳥向簷上飛,云從窗間出。” 唐 李白 《游泰山》詩(shī)之二:“清曉騎白鹿,直上 天門山 ;山際逢羽人,方瞳好容顏?!?明 蔣一葵 《長(zhǎng)安客話·紅螺山》:“山巔有潭,相傳潭中有二螺,大如斗,其色殷紅,時(shí)吐光燄,照映林木,山緣得名。 儀真 馮文卿 詩(shī):‘……山際翠眉呈秀氣,潭中螺髻照靈巔?!?/p>
自好
自以為美好?!肚f子·天下》:“天下大亂,圣賢不明,道德不一,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?!薄盾髯印ば奚怼罚骸吧圃谏恚槿槐匾宰院靡??!?/p>
自愛;自重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鄉(xiāng)黨自好者不為,而謂賢者為之乎?” 朱熹 集注:“自好,自愛其身之人也?!薄俄n非子·顯學(xué)》:“立節(jié)參民,執(zhí)操不侵,怨言過於耳必隨之以劍,世主必從而禮之,以為自好之士。”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頑頓亡恥,奊詬亡節(jié),廉恥不立,且不自好,茍若而可,故見利則逝,見便則奪。” 章炳麟 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》:“次即束身自好,優(yōu)游卒歲,以自處于朝隱?!?/p>
方岳名句,又次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