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再游徑山》:
老人登山汗如濯,到山困臥呼不覺。
覺來五鼓日三竿,始信孤云天一握。
平生未省出艱險,兩足慣曾行犖確。
含暉亭上望東溟,凌霄峰頭挹南岳。
共愛絲杉翠絲亂,誰見玉芝紅玉琢。
白云何事自來往,明月長圓無晦朔。
冢上雞鳴猶憶欽,山前鳳舞遠征璞。
雪窗馴兔元不死,煙嶺孤猿苦難捉。
從來白足傲死生,不怕黃巾把刀槊。
榻上雙痕凜然在,劍頭一吷何須角。
嗟我昏頑晚聞道,與世齟齬空多學。
靈水先除眼界花,清詩為洗心源濁。
騷人未要逃競病,禪老但喜聞剝啄。
此生更得幾回來,從今有暇無辭數(shù)。
注釋參考
從來
從來 (cónglái) 向來,一向——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,表示動作、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(xiàn)在一直是那樣 always;all along 從來如此白足
(1).指白足和尚。 唐 李白 《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》詩:“ 吳 風 謝安 屐,白足傲履韈。” 宋 陳師道 《送法寶禪師》詩:“慇懃禮白足,吾為 泰山 溜?!?明 袁宏道 《別黃道元信筆題扇上》詩:“乞飯隨白足,傭經(jīng)皈大圣?!?清 孫枝蔚 《勝音上人持張虞山書見訪兼示與淮上諸子唱和》:“謝客常晏坐,觀心頗自如。白足忽到門,手持老友書?!眳⒁姟?白足和尚 ”。
(2).赤足;光腳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尸變》:“乃從被底漸漸出手得袴,遽就著之,白足奔出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公孫九娘》:“﹝ 萊陽生 ﹞因過叩 朱氏 之門, 朱 白足出逆?!?/p>
傲死
倨傲而不畏死?!渡叹龝ば迿唷罚骸皵?shù)加嚴令而不致其刑,ze{1~1}民傲死?!?/p>
不怕
不怕 (bùpà) 不畏懼;不害怕 be not afraid of;not fear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真理,它是不怕批評的 不怕 (bùpà) ——連詞。猶言縱然,即使 even if 比如童生進了學,不怕十幾歲,也稱為“老友”;若是不進學,就到八十歲,也還稱“小友”?!度辶滞馐贰?h3>黃巾(1). 東漢 末年 張角 所領導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,因頭包黃巾而得名?!逗鬂h書·皇甫嵩傳》:“ 角 ( 張角 )等知事已露,晨夜馳勑諸方,一時俱起,皆著黃巾為摽幟,時人謂之‘黃巾’?!薄度龂酒皆挕肪砩希骸包S巾併聚三十六萬?!?清 趙翼 《讀史》詩之七:“ 康成 居 北海 ,黃巾拜其門?!?mao{1~1}澤{1*1}東 《中國革命和中國gong{1*1}產(chǎn){1*1}黨》第一章第二節(jié):“從 秦 朝的 陳勝 、 吳廣 、 項羽 、 劉邦 起,中經(jīng) 漢 朝的新市、平林、赤眉、銅馬和黃巾……都是農(nóng)民的反抗運動,都是農(nóng)民的革命戰(zhàn)爭?!?/p>
(2).借指作亂者,寇盜。 唐 杜甫 《遣憂》詩:“紛紛乘白馬,攘攘著黃巾?!?仇兆鰲 注:“白馬,指 侯景 。黃巾,指 張角 。是時 高暉 以城降 吐蕃 , 王獻忠 脅 豐王 珙 以迎 吐蕃 , 呂太一 乘機作亂,故云紛紛攘攘?!?明 徐渭 《沉叔子解番刀為贈》詩之二:“買驢南歸只兩句,只愁馬上逢黃巾。 叔子 見我無所仗,解刀贈我行色壯?!?清 孫枝蔚 《黃河舟中》詩之四:“更聞舟子語,前途滿黃巾。”
刀槊
刀和長矛。泛指兵器?!稌x書·苻生載記》:“ 洪 大驚,鞭之。 生 曰:‘性耐刀槊,不堪鞭捶?!?宋 葉適 《夫人陳氏墓志銘》:“僧詛鬼路駡,聚刀槊,期以死競?!薄对贰す潞鳌罚骸耙勾笱?,深三尺,溝中軍僵立,刀槊凍不能舉。” 清 薛福成 《籌洋芻議》:“籍其名於官,授以刀槊,教之擊刺?!?/p>
蘇軾名句,再游徑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