奏疏流傳人吐舌,未死奸諛面赪熱
出自宋代姚勉《潘吳二察甚振風(fēng)采劉仲山有詩因次其韻》:
國家元?dú)鈳兹绨l(fā),章李以來幾臺察。
翻盆窺甕若不聞,射影含沙但潛發(fā)。
坦途自詫忘羊腸,堅(jiān)冰恐已在履霜。
熙豐舊人正伺隙,乃爾寂寂無精光。
抨彈已上旨宣諭,諫不能行法當(dāng)去。
老烏欲食不再鳴,幸有新來柏臺疏。
蟄霆忽擊聵者驚,不待數(shù)月如陽城。
中書君已非偃月,何事亦惡伏馬鳴。
奏疏流傳人吐舌,未死奸諛面赪熱。
只今時事尚可言,奏四十章當(dāng)一月。
直言不憚方威靈,本朝未嘗言罪人。
但圖奏上天子喜,莫管近前丞相嗔。
向來慶歷子唐{1-1}子,千古名垂汗青史。
瘴山炎海固鬼愁,志士寧能彼易此。
風(fēng)塵澒洞何如時,麒麟豺虎方爭馳。
士所當(dāng)為未止此,志完幸聽承君規(guī)。
注釋參考
奏疏
奏疏 (zòushū) 奏章,遞交給皇室或皇帝的備忘錄 memorial to the throne 向皇帝呈交了一份長長的奏疏傳人
傳人 (chuánrén) 傳授給他人 teach 秘方不輕易傳人 發(fā)話叫人來 tell sb. to come 傳人問話 傳人 (chuánrén) 接傳某一藝術(shù)流派風(fēng)格的人;接班人,后代 descendant;disciple 龍的傳人 梅派傳人吐舌
(1).伸出舌頭。由內(nèi)熱而引起的一種病狀。《漢書·丙吉傳》:“ 吉 前行,逢人逐牛,牛喘吐舌?!?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正失·葉令祠》:“縣中牛皆流汗吐舌,而人無知者?!薄夺t(yī)宗金鑒·幼科雜病心法要訣·吐舌》:“吐長收緩名吐舌,皆是心經(jīng)有熱成,面紅煩渴溺赤澀,瀉心導(dǎo)赤服即寧?!?/p>
(2).驚奇貌;驚恐貌。 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言未畢,五鬼相與張眼吐舌,跳踉偃仆,抵掌頓腳,失笑相顧?!?明 都穆 《都公譚纂》卷上:“ 寧陽 乃下令:‘軍士有奪人財物者斬。’三軍皆吐舌?!?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報應(yīng)·孽報》:“ 道光 元年五月,忽染時疫,兄弟叔侄以及老少婦女接踵而死者,至十八人,僅存兩歲幼孩而已。聞?wù)邽橹律?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三回:“土老兒吐舌道:‘道臺!那還不曉得是個甚么行情呢!’”
(3).謂發(fā)言。 明 李贄 《與弱侯》:“僕何如人,敢吐舌于兄之傍乎?”
奸諛
亦作“奸諛”。1.奸詐諂媚。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務(wù)本》:“今多姦諛以取媚,撓法以便佞。”《新唐書·宗室宰相傳贊》:“ 林甫 姦諛,幾亡天下。” 明 歸有光 《上高閣老書》:“謂之理財而財愈乏,謂之治兵而兵愈耗,謂之馭吏而詼詭、佞捷、姦諛、嵬瑣者,爭先而為謾欺?!?/p>
(2).奸詐諂媚的人。 唐 韓愈 《答崔立之書》:“誅姦諛於既死,發(fā)潛德之幽光?!?宋 王廷珪 《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》詩之二:“當(dāng)日姦諛皆膽落,平生忠義只心知?!?明 無名氏 《飛丸記·發(fā)跡鋤強(qiáng)》:“時人莫笑無經(jīng)濟(jì),未死奸諛骨已寒。” 清 唐孫華 《贈趙松一》詩:“潛德幽必彰,姦諛?biāo)罒o逭?!?/p>
姚勉名句,潘吳二察甚振風(fēng)采劉仲山有詩因次其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