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也無柰何,忽已置念慮
出自宋代文天祥《過淮河宿闞石有感》:
北征垂半年,依依只南土。
今晨渡淮河,始覺非故宇。
江鄉(xiāng)已無家,三年一羈旅。
龍翔在何方,乃我妻子所。
昔也無柰何,忽已置念慮。
今行日已近,使我淚如雨。
我為網(wǎng)常謀,有身不得顧。
妻兮莫望夫,子兮莫望父。
天長與地久,此恨極千古。
來生業(yè)緣在,骨肉當(dāng)如故。
注釋參考
無柰
見“ 無奈 ”。
念慮
(1).思慮?!痘茨献印ふf山訓(xùn)》:“念慮者不得臥。止念慮,則有為其所止矣?!薄稘h書·公孫弘傳》:“君其存精神,止念慮,輔助醫(yī)藥以自持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下:“ 文公 格物之説,只是少頭腦,如所謂察之於念慮之微。”
(2).掛念。 唐 李綽 《尚書故實(shí)》:“臣有弟 嘉祐 遠(yuǎn)牧方州,手足支離,常繫念慮。” 金 王若虛 《答張仲杰書》:“大小幸安,不必過煩念慮也?!?/p>
文天祥名句,過淮河宿闞石有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