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軍行
塞下長驅(qū)汗血馬,云中恒閉玉門關(guān)。
陰山瀚海千萬里,此日桑河凍流水。
稽洛川邊胡騎來,漁陽戍里烽煙起。
長途羽檄何相望,天子按劍思北方。
羽林練士拭金甲,將軍校戰(zhàn)出玉堂。
幽陵異域風(fēng)煙改,亭障連連古今在。
夜聞鴻雁南渡河,曉望旌旗北臨海。
塞沙飛淅瀝,遙裔連窮磧。
玄漠云平初合陣,西山月出聞鳴鏑。
城南百戰(zhàn)多苦辛,路傍死臥黃沙人。
戎衣不脫隨霜雪,汗馬驂単長被鐵。
楊葉樓中不寄書,蓮花劍上空流血。
匈奴未滅不言家,驅(qū)逐行行邊徼賒。
歸心海外見明月,別思天邊夢落花。
天邊回望何悠悠,芳樹無人渡隴頭。
春云不變陽關(guān)雪,桑葉先知胡地秋。
田疇不賣盧龍策,竇憲思勒燕然石。
麾兵靜北垂,此日交河湄。
欲令塞上無干戚,會待單于系頸時。
注釋
②燕支山,一名刪丹山,在丹州刪丹縣南五十里。東西百余里,南北二十里,水草茂美。
③稽洛:山名,即稽洛山。
④漁陽:地名。戰(zhàn)國燕置漁陽郡,秦漢治所在漁陽(今北京市密云縣西南)。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二世元年七月,發(fā)閭左適戍漁陽,九百人屯大澤鄉(xiāng)。”唐玄宗天寶元年(742)改薊州為漁陽郡,治所在漁陽(今天津市薊縣)。唐?杜甫《后出塞》詩之四:“漁陽豪俠地,擊鼓吹笙竽。”
⑤遙裔:遙遠。隋?盧思道《河曲游》詩:“豐叢雞樹密,遙裔鶴煙稠?!?br />⑥驂cān同駕一車的三匹馬。有時也指位于兩邊的馬。
⑦邊徼jiào:亦作“邉徼”。邊境。
⑧賒shē,距離遠。
⑨隴頭:隴山。借指邊塞。
⑩田疇:泛指田地。
⑾麾huī,指揮。
⑿干戚:亦作“干鏚”。盾與斧。古代的兩種兵器。也是武舞所執(zhí)的舞具。指征戰(zhàn)。
⒀單chán于: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。
從軍行問答
問:《從軍行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從軍行的作者是李昂
問:從軍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從軍行是唐代的作品
問:從軍行是什么體裁?
答:樂府
問:漢家未得燕支山,征戍年年沙朔間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漢家未得燕支山,征戍年年沙朔間 出自 唐代李昂的《從軍行》
問:漢家未得燕支山,征戍年年沙朔間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漢家未得燕支山,征戍年年沙朔間 的下一句是 塞下長驅(qū)汗血馬,云中恒閉玉門關(guān)。
問:出自李昂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李昂名句大全
從軍行賞析
1、意象宏闊:唐代邊塞詩多有從大處落筆,寫奇情壯景的特色,本詩也不例外。比如像“塞下長驅(qū)汗血馬,云中恒閉玉門關(guān)”、“陰山瀚海千萬里”、“塞沙飛淅瀝,遙裔連窮磧”等句,都寫得氣勢磅礴。
2、對仗精美:本詩雖是七言歌行體,但其中有不少的句子運用律句的特色,聲韻上講究平仄相對,對仗也工整巧妙。如:“羽林練士拭金甲,將軍校戰(zhàn)出玉堂”、“玄漠云平初合陣,西山月出聞鳴鏑”、“楊葉樓中不寄書,蓮花劍上空流血”等等,都使詩句顯得有堂堂之陣、正正之師般的整飭氣象。
3、鐵血柔情:此詩主旋律是雄壯慷慨的,但并非一味地心如鐵石,毫無親情、愛情可言。本詩從“楊葉樓中不寄書”(楊葉樓,應(yīng)指征人妻子所居之樓)開始,轉(zhuǎn)入柔情款款、音韻輕柔舒緩的另一個樂章,詞語也清麗起來,像“楊葉樓”、“蓮花劍”、“海外明月”、“天邊落花”等,一下子就將人們的思緒帶到那渴望已久的家鄉(xiāng),想起那樓頭窗前終日翹首凝望的紅顏佳人。
4、基調(diào)昂揚:此詩作為盛唐的邊塞詩,透出一股立功立業(yè)的高昂之氣,雖然戰(zhàn)事艱苦兇險――“塞沙飛淅瀝,遙裔連窮磧”、“城南百戰(zhàn)多苦辛,路傍死臥黃沙人”,雖然思鄉(xiāng)思親情切――“歸心海外見明月,別思天邊夢落花”、“楊葉樓中不寄書,蓮花劍上空流血”,但是眾將士抱著“匈奴未滅不言家”的決心和斗志,不把敵虜首腦打得投降(單于系頸)不罷休,這句“欲令塞上無干戚,會待單于系頸時”,說得相當豪邁,和李白詩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精神是一致的,都反映了盛唐當年那種“犯強漢者,雖遠必誅”的氣概。
這首詩用典較多,害得江湖夜雨搬來辭源,找了半天,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首詩的傳播。注意該詩中好多典故并非實指,比如“燕然石”、“稽洛川”等,并非是唐朝當時作戰(zhàn)的地方,這里只是借用漢代典故而已。這些典故,對于唐代的讀書人來說,是大家熟知的事情,并非生僻之詞,只是流傳到我們今天,就并非人人都一目了然了。
- 送戴料院質(zhì)如金石堅,文比錦繡新。利錐亦穎透,大樸終還淳。憶昨慨其離,早合儀朝紳。于今悄復(fù)去,奈何猶選人。西風(fēng)管搖落,黃菊別有春。茫茫九衢內(nèi),白汗沾紅塵。誰拋連城富,卻買徑寸珍。世路豈云極,念子行李頻。
- 次韻方蒙仲高人亭吾儕磊塊胸,所見不相遠。借我竹外出,一榻供書偃。
- 勝勝慢(草詞)濃芳滿地,秀色連天,和煙帶雨萋萋。幾許芳心,還解報得春暉。當時謝郎夢里,似殷勤、傳與新詩。卻為甚、動長門怨感,南浦傷離。追想天涯行客,應(yīng)解擁車輪,步步相隨。惆悵如絲,正是欲斷腸時。憑高望中不見,路悠悠、南北東西。春去也,怨王孫、猶自未歸。
- 沁園春畫舸呼風(fēng),長劍倚天,壯哉此行。指洞庭彭蠡,遍觀吳楚,瞿塘滟澦,直上峨岷。帝語春溫,軍聲秋肅,手濟時屯開泰平。天應(yīng)是,念蠶叢父老,公為更生。眼看四海無人。今天下英雄惟使君。想馳情忠武,將興王業(yè),撫膺司馬,忍咎吾民。凈洗甲兵,歸來鼎輔,定使八荒同一云。經(jīng)營事,比京河形勢,更近函秦。
- 勸學(xué)詩 / 偶成少年易老學(xué)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(一作:少年易老學(xué)難成)未覺池塘春草夢,階前梧葉已秋聲。
- 諫逐客書標簽:古文觀止臣聞吏議逐客,竊以為過矣。昔穆公求士,西取由余于戎,東得百里奚于宛,迎蹇叔于宋,來邳豹、公孫支于晉。此五子者,不產(chǎn)于秦,而穆公用之,并國二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風(fēng)易俗,民以殷盛,國以富強,百姓樂用,諸侯親服,獲楚、魏之師,舉地千里,至今治強?;萃跤脧垉x之計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、蜀,北收上郡,南取漢中,包九夷,制鄢、郢,東據(jù)成皋之險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國之眾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昭王得范雎,廢穰侯,逐華陽,強公室,杜私門,蠶食諸侯,使秦成帝業(yè)。此四君者,皆以客之功。由此觀之,客何負于秦哉!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(nèi),疏士而不用,是使國無富利之實,而秦?zé)o強大之名也?! 〗癖菹轮吕ド街?,有隨和之寶,垂明月之珠,服太阿之劍,乘纖離之馬,建翠鳳之旗,樹靈鼉之鼓。此數(shù)寶者,秦不生一焉,而陛下說之,何也?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,則是夜光之璧,不飾朝廷;犀象之器,不為玩好;鄭、衛(wèi)之女不充后宮,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,江南金錫不為用,西蜀丹青不為采。所以飾后宮,充下陳,娛心意,說耳目者,必出于秦然后可,則是宛珠之簪,傅璣之珥,阿縞之衣,錦繡之飾不進于前,而隨俗雅化,佳冶窈窕,趙女不立于側(cè)也。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,而歌呼嗚嗚快耳者,真秦之聲也;《鄭》、《衛(wèi)》、《桑間》,《韶》、《虞》、《武》、《象》者,異國之樂也。今棄擊甕叩缶而就《鄭》、《衛(wèi)》,退彈箏而取《昭》、《虞》,若是者何也?快意當前,適觀而已矣。今取人則不然。不問可否,不論曲直,非秦者去,為客者逐。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,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。此非所以跨海內(nèi)、制諸侯之術(shù)也?! 〕悸劦貜V者粟多,國大者人眾,兵強則士勇。是以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卻眾庶,故能明其德。是以地?zé)o四方,民無異國,四時充美,鬼神降福,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。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,卻賓客以業(yè)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謂“借寇兵而赍盜糧”者也。夫物不產(chǎn)于秦,可寶者多;士不產(chǎn)于秦,而愿忠者眾。今逐客以資敵國,損民以益讎,內(nèi)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,求國無危,不可得也。(泰山 一作:太山)
- 冷泉亭水石一欄桿,僧歸四山靜。攜琴譜澗泉,月浸夜深冷。
- 夜坐偶成雪后清寒硯已涼,地爐火冷撥疏星。夜深何物閑相伴,惟有紗籠一點燈。
- 十日夜月中馬上作身游碧??琏L魚,心似寒冰貯玉壺。衣濕三更清露墜,眼明萬里片云無。橫空孤鶴曾相識,散發(fā)飛僊定可呼。老向人間無復(fù)意,逝將從此謁清都。
- 玉燭新·花穿簾隙透標簽:思念花穿簾隙透。向夢里銷春,酒中延晝。嫩篁細掐,想思字、墮粉輕黏D139袖。章臺別后,展繡絡(luò)、紅蔫香舊?!酢酢酰瑧?yīng)數(shù)歸舟,愁凝畫闌眉柳。 移燈夜語西窗,逗曉帳迷香,問何時又。素紈乍試,還憶是、繡懶思酸時候。蘭清蕙秀。總未比、蛾眉螓首。誰訴與,惟有金籠,春簧細奏。
- 滿目路岐拋似夢,一船風(fēng)雨去如飛。——— 羅隱覽晉史
- 綠叢紅萼,芳鮮柔媚,約略試妝深淺。——— 趙師俠永遇樂
- 吳山開,越溪涸,三金合冶成寶鍔——— 李嶠寶劍篇
- 明朝鄭伯降誰受,昨夜條侯壁已驚。——— 蘇軾景貺履常屢有詩督叔弼季默唱和已許諾矣復(fù)以
- 后之為昭君曲者多歸咎元帝,殊不當也——— 梁寅燭影搖紅 后漢匈奴傳,言呼韓邪單于來朝,
- 至竟道心方始是,空耽山色亦無端。——— 貫休溪寺水閣閑眺因寄宋使君
- 江湖勝事從今數(shù),肯但悲歌寂寞濱——— 王安石送李秘校南歸
- 萬里晴空,一聲霹靂——— 釋心月虎丘惠長老請贊
- 圣君如堯舜,豈無巢與由——— 鄭清之送繼一郭處士
- 悵望陽云臺——— 江淹雜體詩 休上人怨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