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(nèi)苑春、不禁過青門,御溝漲、潛通南浦
出自宋代萬俟詠《三臺·清明應(yīng)制》:
見梨花初帶夜月,海棠半含朝雨。
內(nèi)苑春、不禁過青門,御溝漲、潛通南浦。
東風(fēng)靜、細(xì)柳垂金縷。
望鳳闕、非煙非霧。
好時代、朝野多歡,遍九陌、太平簫鼓。
乍鶯兒百囀斷續(xù),燕子飛來飛去。
近綠水、臺榭映秋千,斗草聚、雙雙游女。
餳香更、酒冷踏青路。
會暗識、夭桃朱戶。
向晚驟、寶馬雕鞍,醉襟惹、亂花飛絮。
正輕寒輕暖漏永,半陰半晴云暮。
禁火天、已是試新妝,歲華到、三分佳處。
清明看、漢宮傳蠟炬。
散翠煙、飛入槐府。
斂兵衛(wèi)、閶闔門開,住傳宣、又還休務(wù)。
注釋參考
內(nèi)苑
皇宮內(nèi)的庭園。亦指皇宮之內(nèi)。《晉書·呂光載記》:“立妻 石氏 為王妃,子 紹 為世子。讌其羣臣于內(nèi)苑新堂?!?唐 李商隱 《茂陵》詩:“內(nèi)苑只知含鳳觜,屬車無復(fù)插雞翹?!薄短煊昊ā返诙换兀骸按耸菍m娥內(nèi)苑人,分明不是黃花女。”
不禁
不禁 (bùjīn) 抑制不住,不由得 can not help;can’t refrain from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來 不禁不由青門
(1). 漢 長安城 東南門。本名 霸城門 ,因其門色青,故俗呼為“青門”或“青城門”?!度o黃圖·都城十二門》:“ 長安 城東,出南頭第一門曰 霸城門 。民見門色青,名曰 青城門 ,或曰 青門 。門外舊出佳瓜, 廣陵 人 召平 為 秦 東陵侯 , 秦 破,為布衣,種瓜 青門 外?!?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六:“昔聞 東陵瓜 ,近在 青門 外。”
(2).泛指京城東門。 宋 王禹偁 《送榮禮丞赴宋都序》:“青門曉晴,皇華啟行。”
(3).泛指退隱之處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聞系》:“ 青門 豪邁, 終南 瀟灑,心驚賓雁雙翰,目斷孤云一帶。” 清 汪懋麟 《送高念東少司寇予告歸里和司農(nóng)公韻》之二:“不畏西風(fēng)更障塵, 青門 回首得閒身?!?沉礪 《感懷》詩之八:“忘機(jī) 白社 閒揮麈,息影 青門 學(xué)種瓜?!?/p>
(4). 漢 青門 外有 霸橋 , 漢 人送客至此橋,折柳贈別。見《三輔黃圖·橋》。后因以“青門”泛指游冶、送別之處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》詩:“ 金谷 賓游盛, 青門 冠蓋多。” 唐 鄭嵎 《津陽門詩》:“ 青門 紫陌多春風(fēng),風(fēng)中數(shù)日殘春遺。” 宋 趙令畤 《清平樂》詞:“去年紫陌 青門 ,今宵雨魂云魂?!?清 方文 《留別吳錦雯》詩:“ 青門 有垂柳,煩爾寄相思?!?/p>
(5).猶東郭,東郊。古時為叢葬之處。語本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卒之東郭墦閒,之祭者,乞其餘?!币蚪柚改沟??!读簳ふ衙魈咏y(tǒng)傳》:“五月庚寅,葬 安寧陵 ,詔司徒左長史 王筠 為哀冊,文曰:……背絳闕以遠(yuǎn)徂,轥青門而徐轉(zhuǎn)?!?唐 王渙 《悼亡》詩:“今日青門葬君處,亂蟬衰草夕陽斜?!?/p>
(6).指 宋 時 杭州 東青門 ,俗呼 菜市門 。 宋 姜夔 《念奴嬌·毀舍后作》詞:“獠女供花,傖兒行酒,臥看 青門 轍?!?夏承燾 注引 潛說友 《咸淳臨安志》:“城東 東青門 ,俗呼 菜市門 ?!?/p>
(7).曲名。 唐 李賀 《黃頭郎》詩:“玉瑟調(diào)《青門》,石云濕黃葛。” 王琦 匯解:“《青門》,疑是曲名?!?姚文燮 注:“《青門》,曲名?!?/p>
御溝
流經(jīng)宮苑的河道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都邑》:“ 長安 御溝謂之 楊溝 ,謂植高楊於其上也。一曰 羊溝 ,謂羊喜抵觸垣墻,故為溝以隔之,故曰 羊溝 也。” 南朝 齊 謝朓 《入朝曲》:“飛甍夾馳道,垂楊蔭御溝。” 五代 王繼鵬 《批葉翹諫書紙尾》詩:“人情自厭芳華歇,一葉隨風(fēng)落御溝?!?明 張居正 《山月曉仍在》詩:“慈烏驚萬樹,歷亂御溝隄?!?郭沫若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庭前斜流御溝一道,溝上橫一弓橋,前后有石闌?!?/p>
潛通
亦作“潛通”。暗通;私通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皇霸·三皇》:“指天畫地,神化潛通?!薄杜f唐書·哥舒翰傳》:“﹝ 哥舒翰 ﹞誣奏戶部尚書 安思順 與 祿山 潛通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吏部一·吏部見客》:“前輩如 嚴(yán)文靖 之為太宰, 陸莊簡 之為選郎,私宅皆無日不通賓客,未聞有譏評之者,況要津之囑挾,簠簋之潛通,豈朝房公署所能絶耶!” 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(jié):“封王制書里說封王的原因是 洱河 諸部潛通 犬戎 ( 吐蕃 ), 蒙歸義 率兵征討有功?!?/p>
南浦
(1).南面的水邊。后常用稱送別之地。《楚辭·九歌·河伯》:“子交手兮東行,送美人兮南浦?!?王逸 注:“愿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?!?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:“春草碧色,春水淥波,送君南浦,傷如之何?!?唐 李賀 《黃頭郎》詩:“黃頭郎,撈攏去不歸。南浦芙蓉影,愁紅獨(dú)自垂?!?王琦 注引 曾益 曰:“南浦,送別之地?!?清 曹寅 《登署樓適培山至用東坡真州詩韻同賦》:“西風(fēng)晴十日,南浦別經(jīng)年。”
(2).詞牌名。 唐 《教坊記》有《南浦子》曲, 宋 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(diào)。雙調(diào),分一百零二字平韻及一百零五字仄韻兩體。 宋 人多填仄韻詞。參閱《詞譜·南浦》。
(3).地名。在 江西省 南昌縣 西南, 章江 至此分流。 唐 王勃 《滕王閣》詩:“畫棟朝飛 南浦 云,珠簾暮捲西山雨。” 聶文郁 注:“本詩 南浦 ……應(yīng)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南浦》詩:“ 南浦 隨花去,迴舟路已迷?!?清 宋琬 《羅篁庵先生生日歌》序:“ 西山 南浦 ,長吟帝子之高樓; 白下 長干 ,重啟 謝公 之別墅?!?/p>
(4).古水名,一名 新開港 ,在今 武漢市 南。 唐 李白 《江夏行》:“適來往 南浦 ,欲問 西江 船?!?王琦 注引《太平寰宇記》:“ 南浦 ,在 鄂州 江夏縣 南三里……以其在郭之南,故曰 南浦 。”
萬俟詠名句,三臺·清明應(yīng)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