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上巳臨川道中》:
二月六夜春水生,陸子初有臨川行。
溪深橋斷不得渡,城近臥聞吹角聲。
三月三日天氣新,臨川道中愁殺{1*1}人。
纖纖女手桑葉綠,漠漠客舍桐花春。
平生怕路如怕虎,幽居不省游城俯。
鶴軀苦瘦坐長饑,龜息無聲惟默數(shù)。
如今自憐還自笑,歛版低心事年少。
儒冠未恨終自誤,刀筆最驚非素料。
五更欹枕一凄然,夢里扁舟水接天,紅蕖綠芰梅山下,白塔朱樓禹廟邊。
注釋參考
鶴軀
喻枯瘦的身體。 宋 陸游 《上巳臨川道中》詩:“鶴軀苦瘦坐長飢,龜息無聲惟默數(shù)?!?宋 陸游 《齋居書事》詩:“平生風(fēng)露充蟬腹,到處云山寄鶴軀。”
龜息
道教語。謂呼吸調(diào)息如龜,不飲不食而能長生。一說,以為龜睡時,氣由耳出,因此長生。語本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對俗》:“《仙經(jīng)》象龜之息,豈不有以乎?” 唐 李白 《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》:“乃虯蟠龜息,遁乎此山。” 元 岑安卿 《和李宰韻》:“常懷卻世紛,宴坐學(xué)龜息?!?清 姚鼐 《定州遇雪》詩:“入輿坐龜息,下帷任所詣?!?/p>
無聲
無聲 (wúshēng) 沒有一點聲音 silent;noiseless 無聲無息默數(shù)
暗自計數(shù)。 宋 蘇軾 《淮上早發(fā)》詩:“此生定向江湖老,默數(shù) 淮 中十往來?!?/p>
陸游名句,上巳臨川道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