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棘深處共潛身,前困蒺藜后臲卼
出自唐代元稹《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》:
邊頭大將差健卒,入抄禽生快于鶻。
但逢赪面即捉來,半是邊人半戎羯。
大將論功重多級,捷書飛奏何超忽。
圣朝不殺諧至仁,遠送炎方示微罰。
萬里虛勞肉食費,連頭盡被氈裘暍。
華裀重席臥腥臊,病犬愁鴣聲咽嗢。
中有一人能漢語,自言家本長城窟。
少年隨父戍安西,河渭瓜沙眼看沒。
天寶未亂猶數(shù)載,狼星四角光蓬勃。
中原禍作邊防危,果有豺狼四來伐。
蕃馬膘成正翹健,蕃兵肉飽爭唐突。
煙塵亂起無亭燧,主帥驚跳棄旄鉞。
半夜城摧鵝雁鳴,妻啼子叫曾不歇。
陰森神廟未敢依,脆薄河冰安可越。
荊棘深處共潛身,前困蒺藜后臲卼。
平明蕃騎四面走,古墓深林盡株榾。
少壯為俘頭被髡,老翁留居足多刖。
烏鳶滿野尸狼藉,樓榭成灰墻突兀。
暗水濺濺入舊池,平沙漫漫鋪明月。
戎王遣將來安慰,口不敢言心咄咄。
供進腋腋御叱般,豈料穹廬揀肥腯。
五六十年消息絕,中間盟會又猖獗。
眼穿東日望堯云,腸斷正朝梳漢發(fā)。
近年如此思漢者,半為老病半埋骨。
常教孫子學(xué)鄉(xiāng)音,猶話平時好城闕。
老者儻盡少者壯,生長蕃中似蕃悖。
不知祖父皆漢民,便恐為蕃心矻矻。
緣邊飽喂十萬眾,何不齊驅(qū)一時發(fā)。
年年但捉兩三人,精衛(wèi)銜蘆塞溟渤。
注釋參考
荊棘
荊棘 (jīngjí) 荊:荊條,無刺;棘,酸棗,有刺。兩者常叢生為從莽。也泛指叢生于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thistles and thorns 斬荊棘?!巍?蘇洵《權(quán)書·六國論》深處
深處 (shēnchù) depths;recess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處有人家 海洋深處的寶藏 內(nèi)部 心靈深處潛身
藏身隱居?!逗鬂h書·袁閎傳》:“潛身十八年…… 閎 誦經(jīng)不移?!?明 馬鑾 《銅雀伎》詩:“得上高臺日已西,潛身一為故人啼?!?清 顧炎武 《贈于副將元剴》詩:“間道復(fù)西來,潛身入 吳 市?!?/p>
蒺藜
蒺藜 (jílí) puncture vine 一年生草本植物,莖橫生在地面上,開小黃花,果實也叫蒺藜,有刺,可以入藥 像蒺藜的東西。如“鐵蒺藜”,“蒺藜骨朵”:舊時一種兵器臲卼
動搖不安貌?!兑住だА罚骸袄в诟鹚?,于臲卼。” 唐 盧注 《酒胡子》詩:“盤中臲卼不自定,四座清賓注意看?!薄吨熳诱Z類》卷十四:“安,只是無臲卼之意?!薄睹魇贰V西土司二》:“地方臲卼,如破壞之舟,漂泊風(fēng)浪,覆溺在目,不待智者而知之矣。” 清 黃景仁 《遇雨止云谷寺》詩:“不禱得神庇,我心滋臲卼。”
元稹名句,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