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歸路下塘西,不見鶯啼花落處
出自宋代蘇軾《木蘭花令(次馬中玉韻)》:
知君仙骨無寒暑。
千載相逢猶旦暮。
故將別語惱佳人,要看梨花枝上雨。
落花已逐回風去。
花本無心鶯自訴。
明朝歸路下塘西,不見鶯啼花落處。
注釋參考
明朝
明朝 (míngzhāo) 〈方〉∶明天 tomorrow歸路
歸路 (guīlù) 歸途;往回走的道路 homeward journey 孩子們在大樹林里越走越遠,終于迷失了歸路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身就不見了鶯啼
鶯鳴。 宋 辛棄疾 《蝶戀花》詞:“燕語鶯啼人乍還。卻恨西園,依舊鶯和燕?!薄端疂G傳》第八一回:“好夢欲成還又覺,緑窗但覺鶯啼曉。”
蘇軾名句,木蘭花令(次馬中玉韻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