墻面豈能知奧義,延陵聽賞自為聰。
出自宋朝王安石《次韻吳沖卿召赴資政殿聽讀詩義感事》
周南麟趾圣人風,未有騶虞系召公。
雅頌兼陳為四始,笙歌合奏以三終。
討論詔使成書上,休澣恩容著籍通。
墻面豈能知奧義,延陵聽賞自為聰。
注釋參考
墻面
(1).謂面對墻壁,目無所見。比喻不學無術(shù)或一無所知?!稌ぶ芄佟罚骸靶钜蓴≈\,怠忽荒政,不學墻面,蒞事惟煩?!?孔 傳:“人而不學,其猶正墻面而立?!?孔穎達 疏:“人而不學,如面向墻,無所覩見。”《宋書·武帝紀下》:“后生大懼于墻面,故老竊嘆于子衿?!薄杜f唐書·閻立本傳》:“吾少好讀書,幸免墻面,緣情染翰,頗及儕流?!?宋 司馬光 《辭免館伴札子》:“兩朝事體,正如墻面;虜中情偽,分毫不知。” 清 黃宗羲 《答萬貞一論明史歷志書》:“蓋作者之精神,盡在於表,使推者易於為力;今既不可盡載,而徒列推法,是則終於墻面而已。”
(2).墻壁的外層。
豈能
豈能 (qǐnéng) 怎能;哪能 how can 我豈能反對?奧義
奧義 (àoyì) 內(nèi)容深刻的道理 profound argumentation延陵
(1).古邑名。 春秋 吳 邑,公子 季札 因讓國避居(一說受封)于此。故址在今 江蘇 常州市 ?!豆騻鳌は骞拍辍罚骸癌z 季札 ﹞去之 延陵 ,終身不入 吳 國?!?何休 注:“ 延陵 , 吳 下邑。”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:“ 季札 封於 延陵 ?!?/p>
(2).借指 季札 。 漢 王粲 《贈文叔良》詩:“ 延陵 有作, 僑 肸 是與?!?宋 范仲淹 《吳巖寺》詩:“唯有 延陵 逃遁去,清名高節(jié)老乾坤。” 清 李漁 《憐香伴·狂喜》:“你雖是 王莽 虛謙,我當做 延陵 真讓?!眳⒁姟?延陵季子 ”。
(3). 漢成帝 陵?!稘h書·成帝紀》:“﹝ 綏和 二年﹞四月己卯,葬 延陵 ?!?/p>
(4).指 漢成帝 ?!稘h書·元后傳》:“行道之人為之隕涕,況於陛下,時登高遠望,獨不慙於 延陵 乎!”
(5).復姓。 南朝 宋 有 延陵蓋 。見《宋書·謝晦傳》。
自為
自為 (zìwèi) (從哲學范疇解釋,自為即)自覺,自由(掌握了事物運動規(guī)律,按規(guī)律辦事) for oneself王安石名句,次韻吳沖卿召赴資政殿聽讀詩義感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