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周南《呈趙蹈中》:
趙子面白如玉傞,定須逃得文儒餓。
經(jīng)年憶破古人心,近日妹夫初病可。
忽然到門已驚駭,令我失喜多兩拜。
君來看我還看親,我顧不能君莫怪。
自云曾見杭州火,說著紅湖先淚墮。
水衡支散新鑄錢,詔書未御正朝坐。
向來送我龍泉器,秋色新蔬恰相似。
且將濁酒慰營(yíng)魂,多留幾日論文字。
取詩(shī)須取杜正傳,尋到岑參高適邊。
轉(zhuǎn)處正須寬一步,只今且向晚唐前。
注釋參考
水衡
(1).古官名。水衡都尉、水衡丞的簡(jiǎn)稱。 漢武帝 元鼎 二年所置,至 隋 始廢。掌皇家 上林苑 ,兼管稅收、鑄錢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“水衡都尉”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(yīng)劭 曰:“古山林之官曰衡,掌諸池苑,故稱水衡?!?/p>
(2).泛指管理水利之官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:“前長(zhǎng)離使拂羽兮,委水衡乎玄冥?!?李賢 注:“水衡,官名,主水官也?!?宋 蘇軾 《送王伯?dāng)仉健吩?shī):“歸來只作水衡卿,我欲攜壺就君飲?!?明 吳本泰 《帝京篇》:“軍需飛檄催,水衡仰屋嘆?!?清 魏源 《畿輔河渠議》:“故曰:與治 黃河 小異而大同,敢以質(zhì)司水衡之君子。”
(3).水衡錢的簡(jiǎn)稱。 清 黃遵憲 《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肅公祠》詩(shī):“側(cè)聞近者議輸幣,乃竭水衡傾銅山?!?/p>
(4).方言。指古代關(guān)津置于水中的衡木。
(5).井星的別名。 清 厲荃 《事物異名錄·乾象·水衡》:“tian{1-1}皇會(huì)通,井為水衡?!?/p>
支散
發(fā)放,散發(fā)。 宋 蘇轍 《乞賑救淮南饑民狀》:“竊見頃立義倉(cāng),至今已將十年,所聚糧斛,數(shù)目甚多。每遇災(zāi)傷,未嘗支散一粒,民情深所不悅。” 元 無名氏 《貨郎旦》第一折:“只怕你飛花兒支散養(yǎng)家錢,旋風(fēng)兒推轉(zhuǎn)團(tuán)圓磨?!薄度龂?guó)演義》第十七回:“ 操 軍相距月餘,糧食將盡,致書於 孫策 ,借得糧米十萬斛,不敷支散。”
詔書
詔書 (zhàoshū)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 imperial decree; imperial edict 衣帶詔書御正
(1).控馭使不偏斜。《管子·戒》:“是故圣人齊滋味而時(shí)動(dòng)靜,御正六氣之變,禁止聲色之淫,邪行亡乎體,違言不存口?!?/p>
(2).官名。 北周 所置?!吨軙ど昊諅鳌罚骸?明帝 以御正任總絲綸,更崇其術(shù)為上大夫,員四人,號(hào)大御正,又以 徽 為之。” 北周 庾信 《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》:“御正以官觸父名,不拜?!薄顿Y治通鑒·陳文帝天嘉二年》:“六月,乙酉, 周 使御正 殷不害 來聘。” 胡三省 注:“《周書·申徽傳》曰:‘御正,任專絲綸’,蓋中書舍人之職也?!侗笔贰けR辯傳》:‘ 武成 元年,增置御正四人,位上大夫?!贾短屏洹穭t曰:‘ 后周 依《周官》,春官府置內(nèi)史中大夫,掌王言,蓋比中書監(jiān)、令之任,后又增為上大夫……’然則為御正者,亦代言之職,在帝左右,又親密於中書。 杜佑 《通典》:‘御正屬天官府?!?/p>
(3).官名。 五代 宮中女官。《新五代史·唐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傳》:“至 莊宗 時(shí),后宮之?dāng)?shù)尤多,有昭容,昭儀,昭媛,出使、御正……其餘名號(hào),不可勝紀(jì)。”
朝坐
見“ 朝座 ”。
周南名句,呈趙蹈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