皆云似達(dá)摩,只履還天竺
出自宋代蘇軾《書黁公詩后(并敘)》:
過加祿鎮(zhèn)南二十五里大許店,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。
見壁上有幅紙題詩云:滿院秋光濃欲滴,老僧倚杖青松側(cè)。
只怪高聲問不應(yīng),瞋余踏破蒼苔色。
其后題云滏水僧寶黁。
宗祥謂余,此光黃間狂僧也。
年百三十,死于熙寧十年,既死,人有見之者。
宗祥言其異事甚多。
作是詩以識之。
黁公本名清戒,俗謂之戒和尚云。
黁公昔未化,來往淮山曲。
壽逾兩甲子,氣壓諸尊宿。
但嗟濁惡世,不受龍象蹴。
我來不及見,悵望空遺躅。
霜顱隱白毫,鎖骨埋青玉。
皆云似達(dá)摩,只履還天竺。
壁間余清詩,字勢頗拔俗。
為吟五字偈,一洗凡眼肉。
注釋參考
達(dá)摩
(1).[梵dharma]法。引申為法子,辦法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六:“這一場出丑,著甚達(dá)摩?!?凌景埏 校注:“著甚達(dá)摩,猶如説有什么法子?!_(dá)摩’,梵語音譯,指‘法’,見《方廣經(jīng)》。”
(2).亦作“ 達(dá)么 ”、“ 達(dá)磨 ”。 菩提達(dá)摩 的省稱, 天竺 高僧,本名 菩提多羅 。于 南朝 梁 普通 元年入 中國 , 梁武帝 迎至 建康 。后渡 江 往 北魏 ,止 嵩山 少林寺 ,面壁九年而化。傳法于 慧可 。 達(dá)摩 為中華禪宗初祖。 宋 沉遼 《贈長蘆福長老》詩:“ 達(dá)么 西歸不記年, 雪山 消息更蕪然?!?明 楊慎 《藝林伐山·五色賦記》:“ 孫臏 銜枚之際,半夜失蹤; 達(dá)磨 面壁以來,九年閉目?!?清 丘逢甲 《興福寺》詩:“自從 達(dá)摩 來,妙法指心示?!?/p>
只履
一只芒鞋。《五燈會元·東土祖師·初祖菩提達(dá)摩祖師》:“﹝ 達(dá)摩 ﹞端居而逝……葬 熊耳山 。起塔於 定林寺 。后三歲, 魏 宋云 奉使西域回,遇祖于 蔥嶺 ,見乎攜隻履,翩翩獨逝。 云 問:‘師何往?’祖曰:‘西天去!’”后以“隻履”為僧人送行或追悼亡僧之典。 唐 牟融 《送僧》詩:“煙水浮杯渡,云山隻履行?!?明 屠隆 《曇花記·檀施積功》:“隻履踏天涯,西去誰家?;仡^不戀舊繁華。白馬青??床Ⅰ{,覺路無差。” 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隨筆·讀子二》:“若本不合來,而竟來,吾恐隻履歸時,未必肉身而西也?!?/p>
天竺
天竺 (Tiānzhú) 我國古代稱印度 India蘇軾名句,書黁公詩后(并敘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