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源眉山長,句法杜陵舊
出自宋代王之道《和呂叔恭題和州香林湯》:
新詩等絺繡,文采照座右。
尤憐繼絕唱,崢嶸競高秀。
詞源眉山長,句法杜陵舊。
相從今老矣,豈獨歌邂逅。
香林在何許,溢沸發(fā)巖竇。
其流漸清溫,脈助草木茂。
歲旱添苗槁,一溉十倍收。
追游記疇昔,我仆苦痛疚。
別來隔兵火,荊榛掛猿狖。
溫溫自然湯,蠲痾古非謬。
我聞泉所發(fā),江海遠(yuǎn)相透。
其溫本硫黃,氣味自同臭。
大哉無礙浴,天地不輕授。
嚴(yán)霜與列日,冬夏特異候。
人生困凌薄,往往少中壽。
飄飄澡雪力,狴犴忽蒙宥。
春寒不喜出,塊坐撥殘槱。
晦陰又連朔,夜雨屢通書。
誰能慰窮愁,邵州有賢守。
開篋出大軸,令我和其后。
此意重虛辱,勉強忘固陋。
呂候卿相家,博學(xué)靡不究。
會當(dāng)似前人,嘉猷日告后。
君看華清宮,海淫似招寇。
當(dāng)年從千官,車馬所奔輳。
漁陽一炬火,曾不半錢售。
爭如寄僧房,泠泠滟苔甃。
常遂塵土濯,永免脂粉漱。
注釋參考
詞源
詞源 (cíyuán) 語言成為(如一個詞或詞素)的歷史、來源(常包括其史前史),從該語言成分在語言中最早出現(xiàn)的記載追溯其語音、書寫和詞義的發(fā)展;追溯它從一種語言轉(zhuǎn)變?yōu)榱硪环N語言的過程;分析拼成它的組成部分;鑒定它在其他語言中的同源詞,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詞在一種有記載的或假設(shè)的祖系語言中的共同的祖?zhèn)餍问?etymology眉山
(1).《西京雜記》卷二:“ 文君 ( 卓文君 )姣好,眉色如望遠(yuǎn)山?!焙笠蛞浴懊忌健毙稳菖有沱惖碾p眉。 唐 韓偓 《生查子》詞:“繡被擁輕寒,眉山正愁絶?!?宋 陳師道 《菩薩蠻》詞:“髻釵初上朝云捲,眼波翻動眉山遠(yuǎn)?!?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驚變》:“不勞你玉纖纖高捧禮儀煩,子待借小飲對眉山?!?/p>
(2). 宋 代大文學(xué)家 蘇軾 的代稱。 蘇 為 四川 眉山 人,故稱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(jīng)籍會通四》:“夫書聚而弗讀,猶亡聚也。故録 眉山 《藏書記》?!?清 錢謙益 《新刻<震川先生文集>序》:“少年應(yīng)舉,筆放墨飽,一洗熟爛,人驚其頡頏 眉山 ,不知汪洋跌蕩,得之 莊周 者為多?!?清 李重華 《貞一齋詩說》:“次韻一道, 唐 代極盛時,殊未及之…… 宋 則 眉山 最擅其能,至有七古長篇押至數(shù)十韻者,特以示才氣過人可耳?!?/p>
句法
句法 (jùfǎ) syntax 語法的一部分,它根據(jù)被研究語言的固定用fa{1|1}論述表語、修飾語和其他詞的關(guān)系 句子的結(jié)構(gòu)方式;表示其在句子中相互關(guān)系的詞形式的排列杜陵
(1).地名。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東南。古為 杜伯國 。 秦 置 杜縣 , 漢宣帝 筑陵于東原上,因名 杜陵 。并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。 晉 曰 杜城縣 , 北魏 曰 杜縣 , 北周 廢。 唐 盧照鄰 《長安古意》詩:“挾彈飛鷹 杜陵 北,探丸借客 渭橋 西?!?唐 白居易 《新樂府·杜陵叟》:“ 杜陵 叟, 杜陵 居,歲種薄田一頃餘?!?宋 張先 《更漏子》詞:“ 杜陵 春, 秦 樹晚,傷別更堪臨遠(yuǎn)。”
(2). 漢 宣帝 陵墓。《漢書·元帝紀(jì)》:“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,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。”《三輔黃圖·陵墓》:“ 宣帝 杜陵 ,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。帝在民間時,好游 鄠 杜 間,故葬此?!?/p>
(3).指 唐 杜甫 。 宋 戴復(fù)古 《答杜子野主簿》詩:“ 杜陵 之后有孫子,自守詩家法度嚴(yán)?!?明 鄭昂 《感懷》詩:“ 王粲 凄涼仍去國, 杜陵 老大竟飄蓬?!?清 孫枝蔚 《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(nóng)》詩:“ 杜陵 仍作客, 曹霸 可無詩。”參見“ 杜陵野老 ”。
王之道名句,和呂叔恭題和州香林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