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楊簡《偶書》:
自古挑才揚(yáng),暨漢多書木。
才木雖不同,一音貫吳蜀。
大道無異同,奚庸析耳目。
千載覺者幾,邇來帝錫福。
所知余百人,宗祖慈湖麓。
天地吾施生,四時(shí)吾繼續(xù)。
日月吾光明,變化吾機(jī)軸。
夫人同此機(jī),宇內(nèi)皆吾族。
惟日用不知,被褐而懷玉。
禮三百三千,是誰不備足。
父母誰不愛,弟幼誰不育。
事上誰不敬,對賓誰不肅。
步步在杏壇,句句香芬馥。
群峰穿白云,碧流響松谷。
諄諄帝誨我,敢不拱承囑。
夙興筆此詩,既復(fù)從首讀。
此讀人不聞,惟有庭前菊。
注釋參考
三百
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曰:‘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無邪?!?刑昺 疏:“按今《毛詩序》凡三百一十一篇,內(nèi)六篇亡,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,今但言三百篇,故曰篇之大數(shù)?!焙笠浴叭佟敝复对娊?jīng)》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:“三百之蔽,義歸無邪?!?清 姚鼐 《<敦拙堂詩集>序》:“文士得三百之義者,莫如 杜子美 ?!眳⒁姟?三百篇 ”。
三千
(1).《書·呂刑》:“墨罰之屬千,劓罰之屬千,剕罰之屬五百,宮罰之屬三百,大辟之罰二百。五刑之屬三千?!焙笠蛞浴叭А敝腹糯械男塘P?!度龂尽の褐尽り惾簜鳌罚骸胺蛉е畬?,雖未可悉復(fù),若斯數(shù)者,時(shí)之所患,宜先施用?!薄稌x書·謝尚傳》:“夫無后之罪,三千所不過?!薄赌鲜贰た琢罩畟鳌罚骸叭羧徐妒迨?,必有踴貴之尤,此五帝不相循法,肉刑不可悉復(fù)者也?!?/p>
(2).泛言數(shù)目之多。 三國 魏 陳琳 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長城何連連,連連三千里?!?唐 李白 《秋浦歌》之十五:“白髮三千丈,緣愁似箇長?!?/p>
(3).指三千大千世界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與諸道人辨宗論》:“三世長於百年,三千廣於 赤縣 ;四部多於戶口,七寶妙於石沙?!?/p>
備足
猶言俱全,齊備?!逗鬂h書·寇恂傳》:“ 寇恂 文武備足,有牧人御眾之才,非此子莫可使也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漣水》:“石色黑而理若云母,開發(fā)一重,輒有魚形,鱗鬐首尾,宛若刻畫,長數(shù)寸,魚形備足。”《書·洪范》“五者來備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五者於是來皆備足,須風(fēng)則風(fēng)來,須雨則雨來,其來各以次序?!?宋 胡仔 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國風(fēng)漢魏六朝下》:“《雪浪齋日記》云:為詩……欲法度備足,當(dāng)看 杜子美 ?!?/p>
楊簡名句,偶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月兔茶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