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袁說友《和野堂僧子惠韻》:
與公林下昔閒人,別后書來意轉(zhuǎn)親。
老去興懷空繾綣,詩來得句愛清新。
眼看吳地千峰月,心在苕溪一釣綸。
猶得支郎消息好,錦囊時寄筆端春。
注釋參考
眼看
眼看 (yǎnkàn) 馬上,在很短的時間之內(nèi) shortly;soon;in a moment 暴風(fēng)雨眼看就要來了 聽?wèi){(不如意的事情發(fā)生或發(fā)展) let;allow 哪能眼看著他走邪道不管呢吳地
春秋 時 吳國 所轄之地域,包括今之 江蘇 、 上海 大部和 安徽 、 浙江 、 江西 的一部分。亦指 東漢 時的 吳郡 (今 江蘇省 )?!稘h書·東方朔傳》:“今先生率然高舉,遠(yuǎn)集 吳 地,將以輔治寡人?!?唐 郎士元 《贈韋司直》詩:“客來 吳 地星霜久,家在 平陵 音信疏?!?/p>
苕溪
水名。有二源: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為 東苕 ,出 天目山 之北者為 西苕 。兩溪合流,由 小梅 、 大淺 兩湖口注入 太湖 。夾岸多苕,秋后花飄水上如飛雪,故名。 唐 羅隱 《寄第五尊師》詩:“ 苕溪 煙月久因循,野鶴衣製獨繭綸。” 宋 蘇軾 《泛舟城南會者五人》詩:“試選 苕溪 最深處,仍呼我輩不羈人?!?宋 張元干 《賀新郎·寄李伯紀(jì)丞相》詞:“喚取 謫仙 平章看,過 苕溪 ,尚許垂綸否?!?/p>
釣綸
釣竿上的線。 北周 庾信 《周五聲調(diào)曲·宮調(diào)曲四》:“澗途求板筑,溪源取釣綸?!?唐 方干 《上鄭員外》詩:“潛夫豈合干旌旆,甘棹漁舟下釣綸?!?清 雷士俊 《貽孫豹人》詩:“送老干戈際, 秦川 兩釣綸?!?/p>
袁說友名句,和野堂僧子惠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蜂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