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趣
余憶童稚時,能張目對日,明察秋毫,見藐小之物必細(xì)察其紋理,故時有物外之趣。
夏蚊成雷,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,心之所向,則或千或百,果然鶴也;昂首觀之,項為之強(qiáng)。又留蚊于素帳中,徐噴以煙,使之沖煙而飛鳴,作青云白鶴觀,果如鶴唳云端,為之怡然稱快。
余常于土墻凹凸處,花臺小草叢雜處,蹲其身,使與臺齊;定神細(xì)視,以叢草為林,以蟲蟻為獸,以土礫凸者為丘,凹者為壑,神游其中,怡然自得。
一日,見二蟲斗草間,觀之,興正濃,忽有龐然大物,拔山倒樹而來,蓋一癩蛤蟆,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。余年幼,方出神,不覺呀然一驚。神定,捉蝦蟆,鞭數(shù)十,驅(qū)之別院。
翻譯和注釋
譯文
我回想小的時候,能夠張大眼睛對著太陽,能看清最細(xì)微的東西。我看見細(xì)小的東西,一定會去仔細(xì)地觀察它的紋理,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。
夏天蚊子的叫聲像打雷一樣,我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,心里這么想,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;我抬著頭看它們,脖頸都為此而變得僵硬了。我又將幾只蚊子留在素帳中,用煙慢慢地噴過去,讓它們在煙霧中飛著叫著,我把它當(dāng)做一幅青云白鶴的景觀,果然就像鶴唳云端一樣,我為這景象高興地拍手叫好。
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,在花臺雜草叢生的地方,蹲下身子,使自己和花臺相平,聚精會神地觀察,把草叢當(dāng)做樹林,把蟲子、螞蟻當(dāng)做野獸,把土塊凸出部分當(dāng)做山丘,凹陷的部分當(dāng)做山谷,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,心情愉悅自覺是一種滿足。
有一天,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,蹲下來觀察它們,興趣正濃厚,忽然有個極大的家伙,掀翻山壓倒樹而來了,原來是一只癩蛤蟆,舌頭一吐,兩只蟲子全被它吃掉了。我那時年紀(jì)很小,正看得出神,不禁‘呀’的一聲驚叫起來。待到神情安定下來,捉住癩蛤蟆,鞭打了幾十下,把它驅(qū)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。
注釋
余:我。
憶:回憶,回想。
稚:幼小,形容年齡小。
張目:張大眼睛。
對:面向,對著,朝。
明察秋毫:形容視力好。秋毫,指鳥類到了秋天,重新生出來非常纖細(xì)的羽毛。后來用來比喻最細(xì)微的事物。
藐小之物:微小的東西。
細(xì):仔細(xì)。
紋理:花紋和條理。
故:所以。
物外: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。
成:像。
私擬:我(把蚊子)比作。擬,比。私,私自
于:在。
則:那么,就。
或:有的。
果:果真。
項為之強(qiáng)(jiāng):脖頸為此而變得僵硬了。項,頸,脖頸。為,為此。強(qiáng),通“僵”,僵硬的意思。
素帳:未染色的帳子。
徐噴以煙:慢慢地用煙噴。徐,慢慢地。以,用。
使:讓。
而:承接關(guān)系,這里可解釋為“便”“就”。
作:當(dāng)做。
觀:景觀。
唳(lì):鳥鳴。
為之:因此。
怡然:安適、愉快的樣子。然,……的樣子。
以……為……:把……當(dāng)作……。
林:森林。
礫:土塊。
壑(hè):山溝。
怡然自得:安適愉快而又滿足的樣子。
興:興致。
龐然大物:體積龐大的東西,極大的東西。
蓋:承接上文,表示原因。這里有“原來是”的意思。
蝦(há)蟆:蟾蜍的通稱。蝦蟆,現(xiàn)寫作“蛤蟆”。
為:介詞,被。
方出神:正在出神。方,正。
鞭:名詞作動詞,鞭打。
數(shù)十:幾十。
驅(qū):驅(qū)趕。
之:代詞,它指癩蛤蟆。
童趣問答
問:《童趣》的作者是誰?
答:童趣的作者是沈復(fù)
問:童趣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童趣是清代的作品
問:童趣是什么體裁?
答:文言文
問:余憶童稚時,能張目對日,明察秋毫,見藐小之物必細(xì)察其紋理,故時有物外之趣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余憶童稚時,能張目對日,明察秋毫,見藐小之物必細(xì)察其紋理,故時有物外之趣 出自 清代沈復(fù)的《童趣》
問:余憶童稚時,能張目對日,明察秋毫,見藐小之物必細(xì)察其紋理,故時有物外之趣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余憶童稚時,能張目對日,明察秋毫,見藐小之物必細(xì)察其紋理,故時有物外之趣 的下一句是 夏蚊成雷,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,心之所向,則或千或百,果然鶴也;昂首觀之,項為之強(qiáng)。
問:出自沈復(fù)的名句有哪些?
答:沈復(fù)名句大全
童趣賞析
作者追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,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。全文可分為兩部分。
第一部分(第1段),總寫童年視覺敏銳,喜歡細(xì)致地觀察事物,常有意想不到的樂趣。
“能張目對日,明察秋毫”,既反映小孩子視覺敏銳,又表現(xiàn)出孩子的稚氣、天真。“見藐小之物,必細(xì)察其紋理”,說明作者小時候善于細(xì)致地觀察細(xì)小事物,看到細(xì)微的事物中那些別人所不能看到的妙處,產(chǎn)生超然物外的樂趣。
第二部分(第2段至篇末),具體寫童年觀察景物的奇趣。
先寫夏天觀察蚊飛的樂趣。“夏蚊成雷”是夸張又是比喻,這里則是“我”從蚊群嗡嗡的聲音與悶雷聲相似的特點聯(lián)想到雷聲。而把蚊比作鶴,也是蚊子的體形、長足與鶴相像,這是孩子們的聯(lián)想。這些聯(lián)想不但照應(yīng)了第一部分的“明察秋毫,見藐小之物,必細(xì)‘察其紋理’”,同時也為下文作了鋪墊。“心之所向,則或千或百,果然鶴也”,心里這樣想,眼前就果然出現(xiàn)了群鶴飛舞的景觀。這是在前文聯(lián)想基礎(chǔ)上的想象,這正是“物外之趣”。而“留蚊于素帳中,徐噴以煙,使之沖煙而飛鳴,作青云白鶴觀,果如鶴唳云端,為之怡然稱快”,又是“我”創(chuàng)造性的聯(lián)想和想象,進(jìn)一步體現(xiàn)了物外之趣。同時也反映了“我”的知識豐富,但活動范圍狹小,沒有機(jī)會和條件接觸“青云白鶴”的實景,靠著豐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領(lǐng)略到書本上圖畫上所描繪的“青云白鶴”的實景。再寫“我”觀察土墻、花臺和小蟲爭斗的樂趣。這里寫“我”觀察花臺草木,“以叢草為林,以蟲蚊為獸”神游其中,仍是表現(xiàn)“物外之趣”的。而觀蟲斗、驅(qū)蝦蟆的故事,不但緊扣“趣”字,說明“我”觀察入神,而且還能表現(xiàn)“我”的真正可愛,天真無邪。
- 繡觀音蜀人多巧思,組繡用功深。生綃三尺余,成此觀世音。慈悲歡喜容,如出旃檀林。蓮花隨步武,纓絡(luò)縵衣襟。手中楊柳枝,時布慈云陰。誓度諸有情,能以音聲尋。由茲善幻力,使我生恭欽。仰瞻大自在,本以一寸針。眾生與諸佛,其實同此心。愿學(xué)聞思修,苦海脫浮沉。
- 景福寺山留灌木冬長茂,巖抱陰云凍不開。滄海未乾徐福死,更於何處覓蓬萊。
- 扇子詩蜂蜜新房日課,燕泥舊壘年勞。睡起香爐圓覺,醉中山芋離騷。
- 留山間種藝十絕一卉能令一室香,炎無尤覺玉肌涼。野人不敢煩天女,自折瓊枝置枕傍。
- 雨中有懷春色無多日,匆匆度七旬。驅(qū)馳游子態(tài),蕭索旅中貧。酒薄愁那減,詩窮句轉(zhuǎn)新。誰能念牢落,涸轍有枯鱗。
- 四伯父生朝三首農(nóng)郊有喜萬人生,三日甘霖綠野肥。動地歡聲連谷旦,降神喜頌入春圍。云充畫棟排金鴨,花滿前行立彩衣。七十今年須預(yù)慶,明年群玉正天飛。
- 過村店有感細(xì)篾絡(luò)丹柿,枯籬懸碧花。炊煙生旅灶,野水漱寒沙。棲鳥爭投樹,歸牛自識家?;腥挥问衤罚κ讘浱煅?。
- 寒食人道芳辰載酒行,予心翻起古今情。紙錢燒罷歸來后,猶有原頭杜宇聲。
- 偈頌六十首一莖兩莖斜,其意毒如蛇。三莖四莖曲,無疑入地獄。言下若知非,心空及第歸??靶κY山老,無端入荒草。
-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茲休運歲終功就合詠盛…長句四韻行看臘破好年光,萬壽南山對未央。黠戛可汗修職貢,文思天子復(fù)河湟。應(yīng)須日御西巡狩,不假星弧北射狼。吉甫裁詩歌盛業(yè),一篇江漢美宣王。
- 舊聞江都相,亦有請雨方——— 晁公溯復(fù)用韻謝湯子才賀雨
- 不是東風(fēng)送香氣,幽花落盡有誰知——— 韓維累日不到西園瑞香忽已爛熳
- 白酒紅萸,黃花綠橘,莫等閑辜負(fù)。——— 趙長卿念奴嬌
- 游絲蕩平綠,明滅時相續(xù)——— 溫庭筠故城曲
- 河岳新秋初過雁,園林曉月遠(yuǎn)行人——— 晁說之過洛陽贈親舊
- 中眉不是弓刀軟,個般人物宜膠庠——— 姚勉送友人陳上舍兄弟試太學(xué)
- 臨流唯自適,魚鳥莫相猜——— 文同閬州東園十詠曲池
- 一段風(fēng)流好公案,錦江重寫入圖經(jīng)——— 郢州太守判幸粹求免稅丁
- 亡國豈無恨,漁人休更歌——— 翁卷過太湖
- 每三杯,須用圣母親來揖。——— 巫山神女惜奴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