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如珙《頌古四十五首》:
人來面壁成多事,爭得心開見本源。
空劫已前諸佛子,話頭不舉自然圓。
注釋參考
空劫
佛教語。成、住、壞、空四劫之末。謂世界滅壞之后,再造之前的空虛階段。 宋 陸游 《北窗睡起》詩:“高懷元在 羲皇 上,大事已明空劫前。” 宋 葉適 《潘廣度》詩:“坐具平鋪佛叉手,空劫以前人總有?!眳㈤啞洞竺魅胤〝?shù)》卷十八。
佛子
(1).菩薩的通稱?!妒∨派痴摗と氤醯仄贰罚骸爸T佛子者,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,是故菩薩名為佛子?!?南朝 齊 王琰 《冥祥記·石長和》:“道之兩邊棘刺,森然如鷹爪。見人甚眾,羣足棘中,身體傷裂,地皆流血。見 長和 獨行平道,俱嘆息曰:‘佛子獨行大道中?!?元 吳昌齡 《東坡夢》第一折:“此山非比別山阿,青黛染成千塊玉,云霞粧就萬堆螺。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,怎許游人容易得攀摩?”
(2).受佛戒者,佛門弟子。 唐 錢起 《歸義寺題震上人壁》詩:“仍聞七祖后,佛子繼調(diào)御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靈山寺》詩:“ 靈山 名誰自?波濤截孤峰。何年佛子???四面憑???。”《西游記》第四四回:“眾僧滴淚道:‘我們這一國君王,偏心無道,只喜得是老爺?shù)容?,惱的是我們佛子。’?魯迅 《三閑集·在鐘樓上》:“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,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時候,往往戒律蕩然。”
(3).佛教泛指一切眾生,以其悉具佛性,故稱?!斗ㄈA文句》卷九下:“一切眾生,皆有三種性德佛性,即是佛子?!?唐 鄭棨 《開天傳信記》:“忽中夜 宣律 捫虱,將投于地,三藏半醉,連聲呼曰:‘律師撲死佛子!’” 宋 蘇軾 《東坡志林》(《稗海》本)卷六:“凡能動者,皆佛子也,竹蝨初如涂粉竹葉上爾,然久乃能動者,百千為曹,無非佛子者?!?/p>
(4).稱慈善的人。如 唐 末 徐守溫 以寬恕為治,人稱佛子。見 唐 張鷟 《耳目記》。又 宋 洪皓 為 秀州 司錄,以所掌發(fā)運司錢賑濟饑民,州人稱之為“洪佛子”。見 宋 趙善璙 《自警篇·救荒》。
話頭
話頭 (huàtóu) 說話的端緒 thread of discourse 他接著話頭往下講不舉
(1).不舉起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一羽之不舉,為不用力焉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效力》:“火之光也,不舉不明?!?/p>
(2).指不升起。 漢 蔡邕 《黃鉞銘》:“ 羌戎 受首于西彊, 百固 冰散于東鄰, 鮮卑 收跡,烽燧不舉?!?/p>
(3).不能舉;舉不起。《韓非子·說林下》:“夫踶馬也者,舉后而任前,腫膝不可任也,故后不舉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一一五回:“眾人看 張橫 時,四肢不舉,兩眼朦朧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堪輿》:“舁夫凡十易肩,困憊不舉,相與委柩路側(cè)?!?/p>
(4).不舉辦;不進行?!俄n非子·備內(nèi)》:“是故明王不舉不參之事,不食非常之食。”《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謂阿女:‘適得府君書,明日來迎汝。何不作衣裳,莫令事不舉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吏部·都給事升轉(zhuǎn)》:“至於會議出,而年例遂因之不舉矣,恐祖制終難高閣也?!?/p>
(5).不檢舉;不告發(fā)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有敢偶語《詩》、《書》者棄市。以古非今者族。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?!薄逗鬂h書·和帝紀(jì)》:“吏民踰僭。厚死傷生……有司不舉,怠放日甚。”
(6).不推薦?!赌印ど匈t上》:“得意賢士,不可不舉;不得意賢士,不可不舉?!?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元帝紀(jì)上》:“富貴在身而列士不舉,是有狐白之裘,而反衣之?!?/p>
(7).不撫養(yǎng)。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趙皇后》:“ 孝成趙皇后 ,本 長安 官人。初生時,父母不舉,三日不死,乃收養(yǎng)之?!?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六:“ 哀帝 建平 四年四月, 山陽 方與女子 田無嗇 生子,未生二月前,兒啼腹中,及生,不舉,葬之陌上。” 唐 顧況 《補亡詩·囝》:“及其生汝,人勸不舉,不從人言,果獲其苦。”《金史·高彪傳》:“ 彪 始生,其父用術(shù)者言,為其時日不利于己,欲不舉,其母為營護。”
(8).不祭祀?!对姟ご笱拧ぴ茲h》:“靡神不舉,靡愛斯牲?!?鄭玄 箋:“言王為旱之故,求于羣神,無不祭也?!?/p>
(9).沒有攻下?!俄n非子·初見秦》:“ 趙 不舉, 韓 不亡, 荊 、 魏 不臣, 齊 、 燕 不親,霸王之名不成,四鄰諸侯不朝,大王斬臣以徇國,以為王謀不忠也?!?/p>
(10).古代逢大的天災(zāi)人事,皆除去盛饌,偃息聲樂,稱作“不舉”。《左傳·莊公二十年》:“大司寇行戮,君為之不舉,而況敢樂禍乎!” 杜預(yù) 注:“去盛饌。” 孔穎達 疏:“不舉者,貶膳食徹聲樂也?!薄吨芏Y·天官·膳夫》:“大喪則不舉,大荒則不舉,大札則不舉,天地有烖則不舉,邦有大故則不舉?!薄逗鬂h書·蔡邕傳論》:“君子斷刑,尚或為之不舉,況國憲倉卒,慮不先圖,矜情變?nèi)?,而罰同xie{1-1}黨?”
自然
自然 (zìrán) 宇宙萬物;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,即整個物質(zhì)世界,自然界 nature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》 擇于自然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(yán)復(fù)譯《天演論》 近于自然?!淘唷秷D畫》 natural 屬于或關(guān)于自然界的、存在于或產(chǎn)生于自然界的、非人為的 自然現(xiàn)象 自然之驗?!妒酚洝へ浿沉袀鳌? 不勉強,不拘束,不呆板 他的動作很自然 復(fù)得返自然。(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)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 自然蛾眉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 不經(jīng)人力干預(yù)而自由發(fā)展 natually;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events 聽其自然 當(dāng)然 of course;naturally 帶露折花,色香自然要好得多。——魯迅《朝花夕拾》釋如珙名句,頌古四十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究極進化怪物國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