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皎然《晚春尋桃源觀》
武陵何處訪仙鄉(xiāng),古觀云根路已荒。細(xì)草擁壇人跡絕,
落花沈澗水流香。山深有雨寒猶在,松老無風(fēng)韻亦長。
全覺此身離俗境,玄機亦可照迷方。
注釋參考
離俗
(1).避開俗世。謂隱居?!俄n非子·有度》:“離俗隱居,而以作非上,臣不謂義?!薄痘茨献印と碎g訓(xùn)》:“ 單豹 倍世離俗,巖居谷飲,不衣絲麻,不食五穀,行年七十,猶有童子之顏色?!?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 玄微子 隱居大荒之庭,飛遯離俗,澄神定靈?!?/p>
(2).超出凡俗。 清 薛福成 《誥授奉直大夫戶部云南司主事王君墓志銘》:“ 王君 默抱孤芳,離俗超羣。”
玄機
玄機 (xuánjī) 佛家、道家稱奧妙的道理 (of Taoists) profound theory 神妙的機宜 mysterious principles 不露玄機迷方
(1).迷失方向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擬古》詩之一:“南國有儒生,迷方獨淪誤?!?黃節(jié) 補注:“ 胡枕泉 曰:‘方,猶道也?!搜悦缘廓毘翜S謬誤也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哀吊》:“雖有通才,迷方告控?!?周振甫 注:“ 唐 寫本‘告’作‘失’。迷失方向,失去控制?!?唐 韓愈 《秋懷詩》之六:“喪懷若迷方,浮念劇含梗?!薄杜f五代史·世襲傳二·錢元瓘》:“白晝?nèi)珈F, 吳 師迷方,遂敗之?!?/p>
(2).佛教語。指令人迷惑的境界;迷津。 唐 李白 《秋日登揚州西靈塔》詩:“玉毫如可見,于此照迷方。” 唐 皎然 《晚春尋桃源觀》詩:“全覺此身離俗境,玄機亦可照迷方。”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緣合》:“小妮喚名 慧月 ,生來有些劣撇,替人指點迷方,自己積成寃孽?!?/p>
皎然名句,晚春尋桃源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