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春蹔合圍
出自南北朝庾信《見征客始還遇獵詩》:
貳師新受詔。
長平正凱歸。
猶言乘戰(zhàn)馬。
未得解戎衣。
上林遇逐獵。
宜春蹔合圍。
漢帝熊猶憤。
秦王雉更飛。
故人迎惜問。
念舊始依依。
河邊一片石。
不復(fù)肯支機。
注釋參考
宜春
(1).適宜于春天;適應(yīng)春天。 唐 施肩吾 《春日餐霞閣》詩:“灑水初晴物候新, 餐霞閣 上最宜春?!?后蜀 閻選 《八拍蠻》詞:“憔悴不知緣底事,遇人推道不宜春。” 郁達夫 《將之日本別海裳》詩之三:“知儂棹向 吳江 過,托買宜春半幅裳?!?/p>
(2).指 宜chun{1-1}宮 ?!段倪x·司馬相如<上林賦>》:“蹷 石闕 ,歷 封巒 ,過 鳷鵲 ,望 露寒 ,下 棠棃 ,息 宜春 ?!?郭璞 注:“ 宜春 ,宮名,在 渭 南 杜縣 東?!薄稘h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北至 池陽 ,西至 黃山 ;南獵長 楊 ,東游 宜春 ?!?顏師古 注:“ 宜春 ,宮也,在 長安 城東南?!?唐 王維 《登樓歌》:“卻瞻兮 龍首 ,前眺兮 宜春 ?!眳⒁姟?宜chun{1-1}宮 ”。
(3).舊時立春及春節(jié)所剪或書寫的字樣。民間與宮中將其貼于窗戶、器物、彩勝等之上,以示迎春。 南朝 梁 宗懔 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立春之日,悉剪綵為燕,戴之,帖‘宜春’二字?!?唐 崔道融 《春閨》詩之二:“欲剪‘宜春’字,春寒入剪刀?!薄哆|史·禮志六》:“立春,婦人進春書,刻青繒為幟,像龍御之,或蟾蜍,書幟曰‘宜春’。” 清 陳維崧 《齊天樂·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》詞:“小樓人倚,梅花天氣,正院貼‘宜春’,釵搖燕子?!薄敦ポd繁華夢》第十六回:“過了祀灶之期,不久又是除夕,家家貼起‘宜春’?!?郁達夫 《立春日》詩:“閑來剪個‘宜春’字,貼上蘭花小瓦盆。”
(4).指 宜春院 。 唐 杜甫 《<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>詩序》:“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(nèi)人,洎外供奉舞女,曉是舞者, 圣文神武皇帝 初, 公孫 一人而已?!?清 余懷 《<板橋雜記>序》:“余生也晚,不及見南部之煙花, 宜春 之子弟?!眳⒁姟?宜春院 ”。
合圍
(1) [surround;close in on the enemy]∶四周環(huán)圍。多指作戰(zhàn)或打獵時從四面包圍
(2) [(of a tree, etc.) so big that one can just get one's arms around]∶合抱
詳細解釋(1).四面包圍?!抖Y記·王制》:“天子不合圍,諸侯不掩羣?!薄顿Y治通鑒·魏明帝景初二年》:“雨霽, 懿 ( 司馬懿 )乃合圍,作土山地道,楯櫓鉤衝,晝夜攻之,矢石如雨?!?明 徐渭 《龕山凱歌》之四:“短劍隨鎗暮合圍,寒風吹血著人飛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御槍處》:“凡上合圍時,皆下騎執(zhí)火器翼列扈從,以防猛獸奔突?!?/p>
(2).兩臂圍攏。形容樹木粗大的程度。 唐 張九齡 《荔枝賦》:“下合圍以擢本,傍蔭畝而抱規(guī)?!?金 元好問 《為鄧人作》詩:“攜盤 渭水 空流涕,種柳 金城 已合圍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海虞孫孝維三十贈言》詩之四:“種松記取合圍后,樹下著書堪醉眠?!?/p>
(3).合攏。 沙汀 《闖關(guān)》一:“蒼茫的暮色已經(jīng)在合圍了。”《羊城晚報》1984.8.14:“四面的烏云更加活躍,向東方合圍?!?/p>
庾信名句,見征客始還遇獵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