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樂雷發(fā)《無題》:
大袖褒衣走浙淮,何人不識鶴山來。
只今心印誰傳得,自摺通書撥篆灰。
注釋參考
只今
如今;現在。 唐 李白 《蘇臺覽古》詩:“只今惟有 西江月 ,曾照 吳王 宮里人?!?宋 陳師道 《春懷示鄰里》詩:“屢失南鄰春事約,只今容有未開花?!?清 李國宋 《朝天宮感懷》詩:“自昔鼎成龍已去,只今松老鶴還飛。” 郭沫若 《雄師百萬挽狂瀾》詩:“只今雙喜大臨門,‘七一’佳期水庫成。”
心印
(1).佛教禪宗語。謂不用語言文字,而直接以心相印證,以期頓悟?!秹洝ゎD漸品》:“師曰:‘吾傳佛心印,安敢違於佛經。’” 唐 韓偓 《江岸閑步》詩:“立談禪客傳心印,坐睡漁師著背蓬?!?宋 王禹偁 《寄贊寧上人》詩:“眉毫久別應垂雪,心印休傳本似灰。” 明 寓山居士 《魚兒佛》第三折:“心印非遙,只在本來還照?;仡^早,認得胎胞儘,四大皆安好。”
(2).理學家借以指對圣人學說在心性上的領會。 明 王守仁 《<大學>問》:“此格致誠正之説,所以闡 堯 舜 之正傳而為 孔氏 之心印也。”
(3).泛指內心有所領會。 清 周友良 《珠江梅柳記》:“而二美意皆屬予,微露拒 程 之意, 程子 亦心印?!?/p>
(4).心心相印。 沉從文 《菜園》:“只能心印默契,不可言傳。”
(5).拆字術。 宋 郭若虛 《圖畫見聞志·論氣韻非師》:“且如世之相押字之術,謂之心印。本自心源,想成形跡,跡與心合,是之謂印。爰及萬法,緣慮施為,隨心所合,皆得名印。”
通書
通書 (tōngshū) 歷書 almanac樂雷發(fā)名句,無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