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辛棄疾《周氏敬榮堂詩》:
泰伯古至德,以遜天下聞。
周公去未遠,二叔乃流言。
春風棠棣萼,秋日脊令原。
豈無良友生,歲晏誰急難。
當年召公詩,慮缺兄弟恩。
賢哉首陽子,此粟久不餐。
末俗益可嗟,有貨無天倫。
倉卒競錙銖,或不暇掩親。
朝從官府去,暮與妻妾論。
手植父???,俄頃楚越分。
口澤母杯圈,改作唇齒寒。
我觀天地間,孰不知愛身。
有伐其左臂,那復右者存。
君看百足蟲,至死身不顛。
一矢折甚易,累十力則艱。
世其有不知,利欲令智昏。
周君千載士,金玉四弟昆。
狀如商山皓,雍雍古衣冠。
又如孔門科,行義皆可尊。
我行前岡上,人指孝友門。
邀我飲其家,本末能具陳。
我家所自出,嘉佑劉三元。
至今起俗說,聞者薄夫醇。
逮我先君子,仁孝儉且文。
室有相乳貓,庭有同心蘭。
推梨更遜棗,左右兒曹歡。
尺布與斗粟,咄哉彼何人。
比屋二百年,試比東西隣。
東家余破釜,西里今頹垣。
萁豆自煎煮,拔地無本根。
逼逼守遺戒,豈不在子孫。
矧復學圣賢,遑恤后富貧。
誰書百忍字,何不一笑溫。
我老悲古道,聞此摧肺肝。
洗盞前致詞,福善天匪慳。
圣朝重揖遜,欲堯舜此民。
請君大其門,車馬行便蕃。
長歌謫仙李,茂記文公韓。
我詩聊復再,語拙意則真。
此書君勿嗤,儻俟采詩官。
注釋參考
至今
至今 (zhìjīn) 直至此刻 up to now 至今杳無音信 直到今天 to this day;so far俗說
(1).民間流傳的說法。《漢書·刑法志》:“ 孫卿 之言既然,又因俗説而論之曰: 禹 承 堯 舜 之后,自以德衰而制肉刑, 湯 武 順而行之者,以俗薄於 唐 虞 故也?!?宋 蘇軾 《和黃秀才鑒空閣》詩:“妄云桂兔蟆,俗説皆可屏?!?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天醫(yī)》:“俗説雷部擊人,必有天醫(yī)隨之,或誤擊則旋活之?!?/p>
(2).俗諺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至於 陳琳 諫辭,稱掩目捕雀; 潘岳 哀辭,稱掌珠伉儷,并引俗説而為文辭者也。”
(3).用通俗易為人所接受的方法、形式講授佛法之稱。與“真說”相對。 呂澂 《中國佛學源流略講·三論宗》:“佛有二種說法,一為俗說,一為真說。如說有情、天、梵等名相,都屬俗說?!?/p>
薄夫
(1).刻薄的人?!睹献印けM心下》:“ 孟子 曰:‘圣人,百世之師也……聞 柳下惠 之風者,薄夫敦,鄙夫寬。’” 宋 蘇軾 《司馬溫公神道碑》:“上即位之三年,朝廷清明……異時薄夫鄙人,皆洗心易德,務為忠厚,人人自重,恥言人過?!?清 孫枝蔚 《題陳侯祠呈莫翁釐峰》詩:“誰能敦古道,一使薄夫恥?!?/p>
(2).平庸淺薄的人。 唐 盧仝 《嘆昨日》詩之二:“天下薄夫苦耽酒, 玉川先生 也耽酒;薄夫有錢恣張樂,先生無錢養(yǎng)恬漠?!?宋 林逋 《深居雜興》詩之三:“薄夫何苦事姦姦,一室琴書自解顏?!?/p>
辛棄疾名句,周氏敬榮堂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